對家鄉球隊的支援超乎常人的想像。
很多地方企業和政府都大力支援家鄉的球隊建設,2004年一年,這三級聯賽得到的贊助費,由不足6000萬,激增到2.6億元,大大提升了各級球隊的比賽熱情,也帶動了各地的足球普及。
再接下來就是足協盃的情況了,作為華夏足球最高榮譽的比賽之一,賽會制的足協盃更有助於小球隊的發揮,所以更受大眾歡迎,畢竟大家更喜歡看小球隊掀翻巨無霸的戲碼。
但足協盃因為資金缺乏,導致參賽球隊積極性不高,經常出現球隊棄權的情況,更讓人憂心的是,隨著球隊的減少,足協盃成了華超和華甲球隊之間的壟斷遊戲,底層球隊已經很難打進決賽圈,觀賞性和不確定性都大大降低。
而這次改革,一是實行了分割槽制度,根據地域不同,全國被分成了十六個賽區。基本上每2-3個省就是一個賽區。
例如東北地區就被分成兩個賽區。
遼省和吉省一個賽區,黑省和蒙東地區做為另一個賽區。
蒙西地區和甘省,寧省組成一個賽區。
比如疆省因為地域太大,被分成了南疆賽區和北疆賽區。
根據新的組織規則,球隊報名不再做任何限制,無論是職業隊還是業餘隊,只要你報名,就可以參加。為了降低門檻,足協甚至連報名費都取消了。
各省市根據自身情況先進行初賽,選出全省前十名的隊伍,這樣每個賽區將會有20-30支隊伍參加。
賽區會根據同省迴避的原則進行抽籤,抽中的球隊會進行主客場淘汰賽,勝者晉級全國賽
全國賽同樣如此,根據賽區球隊迴避的原則進行抽籤,進行主客場淘汰賽,直到決出全國32強為止。
在此期間華夏各級聯賽的職業隊是不參加的,但青年隊可以參加。
然後,全國32強的隊伍將同華億,華冠和華丙的隊伍混合抽籤,主客場淘汰賽,一直到決出新的全國32強為止。
為了保護參賽球隊的利益,凡是晉級到省前十名的,足協會一次性給予80萬元的參賽費。
此後,每增加一場比賽,足協會給予球隊10萬元的參賽費。
這意味著,只要該球隊進入全省前十名,保底收入也有100萬元,這還不算各級贊助費和比賽直播分紅等。
同樣,各級聯賽的職業球隊參加足協盃也有高額的參賽費可拿。
華億球隊參加一場足協盃可得34.5萬元的參賽費,華冠球隊是25.5萬元參賽費,華丙球隊是17.5萬。
此外針對低階別球隊還特別設立贏球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