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99章 李老二和凌老二

安德魯.弗利斯特,袋鼠國最大的農場主之一,亦是全球擁有私人土地最多的人之一,僅在袋鼠國就擁有206萬公頃的私人土地,並從袋鼠國政府那裡,獲得了私人領地內的礦產開發權。 之所以要收購聯合礦業加工公司,是因為在他的私人土地上,發現了一座儲量豐富的鐵礦。 雖還沒精準勘探過,但初步估算的鐵礦石儲量約5億噸,可開採量約3億噸,而且是露天挖掘的那種,開採起來謂極為簡單。 凌冬掛了電話,琢磨著這是一次難得的機會,鐵礦石可是未來十年的暴利行業呀。 如果有人問,華夏所有進口貨物中,哪些排前三?你可能會說晶片,石油,汽車,手機等。但你可能不知道,其實鐵礦石一直穩居華夏進口前三名,國家每年要花費1200億美元,進口9-10億噸鐵礦石,才能滿足國內鋼鐵行業的需求。 作為世界排名第一的鋼鐵生產國,華夏對鐵礦石的需求量完全不是普通人可以想象的。 雖說華夏地大物博,鐵礦石儲量十分豐富,但受困於鐵礦石品位不高,開採困難等原因,華夏鐵礦石的採掘成本一直居高不下,最低開採成本在70美元/噸。 目前世界三大鐵礦生產商,力拓,必和必拓,淡水河谷的開採成本只有12-15美元/噸,礦石品質也普遍高於國內。 國內最好的鐵礦石含量在40%左右,而三大鐵礦生產商的礦石含量普遍在55%以上,甚至有些礦藏的含鐵量能達到67%。 自2002年後,國內鋼鐵企業開始大規模進口鐵礦石。到2005年,華夏鐵礦石的進口量飆升到了近2億噸,佔全國鐵礦石使用量的50.2%,首次超過了國內鐵礦石供應量,而完成這一切,只用短短三年的時間。 隨後,進口比重連年遞增,到2008年金融危機前,國內每年至少要進口6億噸,才能滿足國內鋼鐵行業的需求,已佔到了國內鐵礦石需求量的80%。 也是從這一年開始,以三大鐵礦石企業為代表的生產商們,對華夏開始了洪水般的漲價潮。 2008年初,淡水河谷公司率先漲價,把發往華夏的鐵礦石由45美元/噸提升至70美元/噸,漲幅達到了驚人的55.5%,必和必拓,力拓兩家公司緊隨其後。 必和必拓將發往華夏的鐵礦石由43美元/噸漲到了68美元/噸,力拓則是由44美元/噸漲到了69美元/噸。 是不是覺的很奇怪,三家鐵礦石巨頭怎麼都把價格漲到了70美元/噸附近的水平? 這是因為國內鐵礦石最低開採成本就是70美元/噸,三大鐵礦石巨頭正是拿捏住了國內原料開採行業的命門,才敢如此肆無忌憚的漲價。 此後幾年,雖然有華夏鋼鐵協會出面,統一和三大鐵礦石生產巨頭進行價格談判,但效果一直微乎其微。三大鐵礦石生產商依然每年漲個不。,最高峰時,華夏鐵礦石進口價曾達到150美元/噸的水平。 正是在它們的不斷壓榨下,國內鋼鐵業的利潤持續下滑。 以國內盈利水平最高的寶鋼為例,2009-2011年期間,三年的平均淨利潤率只有10.5%,而全國鋼鐵行業三年的平均淨利潤率不到5%,只有4.93%。 反觀三大鐵礦石生產巨頭,2009-2011年期間,力拓,必和必拓和淡水河谷,三家的淨利潤率分別是62%,67%和58%,賺的可謂是盆滿缽滿。 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FMG集團出現才逐漸好轉。 FMG集團全稱福蒂斯丘金屬集團公司,由袋鼠國人安德魯.弗利斯特,在2000年透過收購聯合礦業加工公司改名而成。 2003年該公司開採出第一塊鐵礦石開始,依靠自身的礦產資源優勢,短短十年內,就成了鐵礦石生產領域的巨頭公司。 2004年該公司年產鐵礦石就達到了1500萬噸,絕大部分運往了華夏,在礦石品位相同的情況下,價格比三大鐵礦生產生商低了近20%。 三大鐵礦石巨頭的股權,大部分在歐美日等國的財團或投資基金手裡,但其中也有華夏公司的身影,並獲得了豐厚的投資回報,最知名的就屬湘南省的華凌鋼鐵參股FMG集團。 2008年,經歷全球金融危機的FMG集團陷入了債務危機,此時,位於華夏湘南省的華凌鋼鐵集團以2.38澳元每股的價格收購了5.35億股的FMG股票,佔總股本的17.34%,成為FMG的第二大股東,此次交易一共耗資8.26億美元。 當年,國內鋼鐵業甚至經濟界均不看好這筆交易,因為FMG成立還不到8年,與力拓,必和必拓,淡水河谷相比就是一個“小螞蟻” 甚至國內兩家著名的經濟報刊分別發表文章,表示了對華凌鋼鐵收購FMG股權的關切和擔憂。但是它們顯然低看了合作雙方超強的經營能力,這筆交易日在後來看,簡直堪稱神蹟,被稱為華夏企業最為成功的海外收購案,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