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理理的店鋪,最終轉給了同宿舍的孫婷婷。她家境比趙理理差了許多,但人很上進,做事十分負責,這段時間要沒有她幫忙,估計趙理理早撐不下去了。 轉完店鋪,孫婷婷大方的請趙理理和凌冬吃了頓飯,算是感謝。 趙理理也沒什麼遺憾的,投進去的錢早就賺回來了,額外得了兩萬塊的分紅,順帶體驗了一把創業的樂趣。 小舅子趙昌隆最終沒接店鋪,而是用老丈人的資訊重新註冊了一個新店鋪,主賣德市特產食品扒雞。 德市扒雞始於明代,改良於清代,乾隆年間成為貢品。 近代,隨著津浦鐵路和京滬鐵路的通車,德市成了交通樞紐,南開北往的客流,將德市扒雞帶到了全國各地。 不過隨著這幾年經濟的發展,人民出行不再依賴於火車,導致德市扒雞開始沒落,銷量逐年下滑。 到了1998年,德市扒雞公司被改制,但是依然沒能挽救銷量下滑的趨勢。 該公司的生產能力,由巔峰期的每天1500噸,下降到了每天不足400噸,只有過去的四分之一。 趙昌隆做為德市土著,家裡又是開飯館的,誰家的扒雞好吃,誰家的扒雞地道,可以說是門清兒! 回到德市後,直接找到廠家拿貨,一次性就採購了七八萬的貨,價格比市面上的批發價還低了5%。 然後又找到大姨家的二姐夫,他是德市郵政局的一箇中層領導,手裡有些實權。 小舅子趙昌隆讓他給西城區郵政局打了個招呼,日後他所有快遞件,按照成本價發貨,這樣一來,快遞費又省了10%。 折騰了四五天,終於把產品上線開賣了。 小舅子趙昌隆腦袋瓜子確實好使,直接就是王炸! 雖然價格比市場高一些,但是搞了個買三送一的促銷活動。 整體算下來比市場價還低了一點,而且包裝盒很精美,就算拿出去送禮用,都不掉份兒。 第一週就賣了三百多份,淨賺了四千五百多塊。第二週更是翻倍,賣了八百多份,賺了一萬多。 聽說凌冬認識阿狸那邊的主管,小舅子趙昌隆一個電話過來,非要讓他給介紹認識一番不可。 凌冬笑了笑,最終沒有給他。這小子光想著走捷徑,殊不知最近的路,也需要打好基礎才能走。 被凌冬說了一頓,小舅子趙昌隆明白了不少,知道飯要一口一口吃,事兒要一件一件做。 隨後的一個月,扒雞網店的生意越來越好,每天出貨已達到上千單。 為了加快出貨速度,在丈母孃和老丈人的協助下,又僱了二十多個工人專門包裝,另外還有客服十幾人,兩班倒的回覆客戶諮詢。 就這樣一天忙下來,有時候還會押單子,主要是合作的扒雞廠家,沒有那麼大的生產能力了。 小舅子趙昌隆一合計,乾脆利索的找到扒雞廠老闆,提出了入股的要求。 扒雞廠老闆一聽,心裡一萬個樂意。現在扒雞銷量萎縮的厲害,很多廠子倒閉,他也是靠著點老客戶,勉強維持著。 自從兩家合作後,他這個小廠子或者叫小作坊,也跟著水漲船高。 原本一家子人加上三四個親戚,一天下生產個千把斤的鮮扒雞,就算頂天了。 主要供給各飯館酒樓和批發市場的商販,還有一些零散的個體戶。 自從趙老闆主動找上門,廠子的銷量跟著直線上升。 第一個星期,每天平均三四百斤,第二個星期,每天七八百斤,到了第三個星期,每天的需求上升到了千把斤。 作坊主賈茂財,不得不和家人親戚們加班加點的幹,才能勉強滿足趙老闆每天的需求。 到最後,更是直接停了飯館酒樓和批發市場的供應,專門給趙老闆做代工,因為趙老闆每次都是現款現貨,從不拖拉。 在如今欠款是大爺的年代,這一點尤為難得! “賈老闆,考慮的怎樣了?”,老丈人趙義博一馬當先進了門,後面跟著好大兒趙昌隆。 雖然整個店鋪都是趙昌隆在運作,但他年齡太小,大家擔心他壓不住場子,所以明面上的事情還是由趙義博來處理,不過最終拍板的還是趙昌隆。 “考慮好了,考慮好了”,賈老闆笑呵呵的回道,“我們全家一致同意咱們兩家合作擴大廠子”。 “行,好,賈老闆有魄力”,趙義博言語上抬了一下,然後繼續說道:“咱們先小人後君子,先簽合同,後拿錢” “沒問題,理當如此”,賈老闆點點頭。 雙方很快簽了合同,趙義博當場把錢付給了賈老闆,整整三十萬塊。 新廠子還是叫原名,不過趙義博佔了51%的股份,賈家佔了45%,還有4%的股份給了那兩家幫忙的親戚,算是給他們一個福利。 賈老闆和趙義博一商量,決定年前不做大的動作,目前還是以增加鍋的數量和培訓工人為主,等年後銷售旺季過去了,再進一步擴大車間和裝置的規模。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