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位領導都給批示了,教育部自然不能怠慢,立刻派了一名副部長和高等教育司司長去了魯省,出發前專門給魯省省委和省政府通報了情況。魯省省委辦公廳和省政府辦公廳收到政務院辦公廳以及教育部的通報,立刻向省委書記及省長彙報。 魯省省委書記馬上召集在家的各書記,常委,省長,副省長開會,又因涉及到了教育領域,省教育廳的幾位領導也列席了會議。 省委書記生昌雲先傳達了中央領導的批示,隨後教育廳廳長根據瞭解的資料,介紹了這次合作辦學的前因後果。得虧教育廳廳長在棗市和滕市都有親信的下屬,訊息打聽的很詳實,而且滕市的申請報告,兩天前也送到了魯省教育廳,不然教育廳這次真的麻抓了。 坐在會議室裡的魯省領導,聽完書記傳達的中央領導的批示,又聽完教育廳長對此事的介紹,才算徹底明白過來。對上級領導決定,大家都表達了擁護和支援,並建議以省政府主管教育的副省長為主,成立一個專門工作組,對接教育部和滕市籌建中的新學院。 教育部一行人來的很快,簡單向魯省了解了下情況,便又直奔滕市。魯省的效率也很高,工作組很快成立,專管教育的副省長親自抓這事。 魯省省會泉城距滕市不過280多公里,走高速的話3個小時就能到。衛振岱接到魯省政府辦公廳的電話通知後,立刻做出安排。一面讓人緊急動員,全市範圍內進行大掃除,保證給領導留一個好印象,一面讓市政府秘書處整理資料,做好彙報工作的準備。 滕市師範學校也接到了通知,全校師生齊動員,進行衛生大掃除,同時也做好了彙報準備。到了下午三點半左右,教育部一行人到了滕市,陪同的有魯省省長,專管教育的副省長,以及魯省教育廳的一眾領導。 衛振岱領著滕市主要幹部在高速路口進行迎接,至於棗市那邊的地級領導,因為得到的訊息比較晚,還在趕來的路上。 車隊前腳進了市政府辦公樓,後腳棗市領導的車隊就到了,眾人簡單客套幾句,就進了會議室。 教育部副部長先傳達了中央領導的批示,隨後魯省省長和專職副省長先後做了表態發言,棗市的幾個領導雖不太情願,卻不敢跟中央和省裡對著幹,捏著鼻子對此事表示了支援。滕市這邊就簡單多了,主要彙報了雙方合作的前因後果以及目前的進展。 當聽說澳市合作方,已將5500萬澳元的投資款項打到了指定賬戶上時,教育部,魯省的領導都很高興,這說明對方合作的誠意很足。隨後滕市師範學校又做了工作進度彙報,目前校產統計,評估工作已經結束。正同澳市合作方就最後兩屆師範生的後續安排進行協商,已初步達成了共識。 師範學校的校長叫支興華,64年畢業於首都師範大學。畢業後放棄了留在首都和省城工作的機會,回到了家鄉滕市,成了滕市師範得一名老師。 他曾在在十年浩劫中被打倒,流放到東邊山區放羊,可從未放棄過自己教書育人的使。白天領著山村裡的孩子們去放羊,他們天作屋頂,地當教室,燒過的木條做炭筆,山上石頭是黑板。沒有教材就自己編,沒有紙張,就帶著孩子們到處撿爛布頭,碎木頭還有秸稈等,然後自己動手挖土坑,漚製造紙材料,土法造紙,就這樣堅持了整整8年。 鄉里領導被他感動了,主動調他去鄉小學教書,他成了一名民辦教師,每月工資16塊五,就這都還經常拖欠,他依然無怨無悔地幹著。又過了兩年,十年浩劫結束,1977國家恢復了高考,他教過的山裡孩子迎來了第一次高考,十六個人,十個上了大學本科,三個上了大專,三個考上了中專,一時間,全區轟動。 得知原委的區委書記,感動的淚流滿面,親自去鄉小學把他請到了區委辦公室,想讓他擔任區教育局局長,他謝絕了,說這輩子最大的願望就是教書育人。區委書聽了沉默了很久,最後嘆著氣將他送到了市裡。 市裡給他平了反,問他想去哪工作?他回答說想回滕市師範,做個老師。市裡挽留了很久,他就是不鬆口,就是要回滕市師範學校。最後市裡沒辦法,只能忍著不捨將他送到了滕市師範學校,重新當了一名老師,這一當就是二十一年。 二十一年間,他從青年變成了老年,如今56歲的他,已是即將退休的老人,可教書育人的本心從沒有變過。 在博文中學裡,每天升旗的時候,那個可愛的老頭總是穿著整齊的灰色中山裝,站在一旁,微笑的看著大家,卻很少發言。 為了讓學生吃飽,吃好,老頭早中晚三次,都會拿著他老舊的瓷碗和竹筷,去食堂打飯,就是為了防止食堂的飯菜縮水。 為了改善學生的住宿環境,老頭直接讓校辦工廠從學校裡搬了出去,哪怕校辦工廠因此損失二十萬也在所不惜。在他的督促下,三個月不到,在原校辦工廠的地方,三座六層高的宿舍樓拔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