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湯,論舉當,身讓卞隨舉牟光。道古賢聖基必張。
願陳辭,世亂惡善不此治。隱過疾賢,長由奸詐鮮無災。
患難哉!阪為先,聖知不用愚者謀。前車已覆,後未知更,何覺時?
不覺悟,不知苦,迷惑失指易上下。中不上達,蒙揜耳目塞門戶。
門戶塞,大迷惑,悖亂昏莫不終極;是非反易,比周欺上惡正直。
正直惡,心無度,邪枉闢回失道途。己無郵人,我獨自美,豈獨無故?
不知戒,後必有,恨後遂過不肯悔。讒夫多進,反覆言語生詐態。
人之態,不如備,爭寵嫉賢利惡忌;妒功毀賢,下歛黨與上蔽匿。
上壅蔽,失輔埶,任用讒夫不能制。郭公長父之難,厲王流於彘。
周幽厲,所以敗,不聽規諫忠是害。嗟我何人,獨不遇時當亂世!
,!
欲衷對,言不從,恐為子胥身離兇;進諫不聽,剄而獨鹿棄之江。
觀往事,以自戒,治亂是非亦可識。託於成相以喻意。
請成相,言治方,君論有五約以明。君謹守之,下皆平正,國乃昌。
臣下職,莫遊食,務本節用財無極。事業聽上,莫得相使,一民力。
守其職,足衣食,厚薄有等明爵服。利往卬上,莫得擅與,孰私得?
君法明,論有常,表儀既設民知方。進退有律,莫得貴賤、孰私王?
君法儀,禁不為,莫不說教名不移。修之者榮,離之者辱,孰它師?
刑稱陳,守其銀,下不得用輕私門。罪禍有律,莫得輕重威不分。
請牧基,明有祺,主好論議必善謀。五聽修領,莫不理續主執持。
聽之經,明其請,參伍明謹施賞刑。顯者必得,隱者復顯,民反誠。
言有節,稽其實,信誕以分賞刑必。下不欺上,皆以情言,明若日。
上通利,隱遠至,觀法不法見不視。耳目既顯,吏敬法令莫敢恣。
君教出,行有律,吏謹將之無鈹滑。下不私請,各以宜,舍巧拙。
臣謹修,君制變,公察善思論不亂。以治天下,後世法之成律貫。
禮起於何也?曰: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則不能無求。求而無度量分界,則不能不爭;爭則亂,亂則窮。先王惡其亂也,故制禮義以分之,以養人之慾,給人之求。使欲必不窮於物,物必不屈於欲。兩者相持而長,是禮之所起也。
故禮者養也。芻豢稻梁,五味調香,所以養口也;椒蘭芬苾,所以養鼻也;雕琢刻鏤,黼黻文章,所以養目也;鐘鼓管磬,琴瑟竽笙,所以養耳也;疏房檖貌,越席床笫几筵,所以養體也。故禮者養也。
君子既得其養,又好其別。曷謂別?曰:貴賤有等,長幼有差,貧富輕重皆有稱者也。故天子大路越席,所以養體也;側載睪芷,所以養鼻也;前有錯衡,所以養目也;和鸞之聲,步中武象,趨中韶護,所以養耳也;龍旗九斿,所以養信也;寢兕持虎,蛟韅、絲末、彌龍,所以養威也;故大路之馬必信至,教順,然後乘之,所以養安也。孰知夫出死要節之所以養生也!孰知夫出費用之所以養財也!孰知夫恭敬辭讓之所以養安也!孰知夫禮義文理之所以養情也!故人苟生之為見,若者必死;苟利之為見,若者必害;苟怠惰偷懦之為安,若者必危;苟情說之為樂,若者必滅。故人一之於禮義,則兩得之矣;一之於情性,則兩喪之矣。故儒者將使人兩得之者也,墨者將使人兩喪之者也,是儒墨之分也。
禮有三本: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類之本也;君師者,治之本也。無天地,惡生?無先祖,惡出?無君師,惡治?三者偏亡,焉無安人。故禮、上事天,下事地,尊先祖,而隆君師。是禮之三本也。
故王者天太祖,諸侯不敢壞,大夫士有常宗,所以別貴始;貴始得之本也。郊止乎天子,而社止於諸侯,道及士大夫,所以別尊者事尊,卑者事卑,宜大者巨,宜小者小也。故有天下者事七世,有一國者事五世,有五乘之地者事三世,有三乘之地者事二世,持手而食者不得立宗廟,所以別積厚,積厚者流澤廣,積薄者流澤狹也。
大饗,尚玄尊,俎生魚,先大羹,貴食飲之本也。饗,尚玄尊而用酒醴,先黍稷而飯稻粱。祭,齊大羹而飽庶羞,貴本而親用也。貴本之謂文,親用之謂理,兩者合而成文,以歸大一,夫是之謂大隆。故尊之尚玄酒也,俎之尚生魚也,豆之先大羹也,一也。利爵之不醮也,成事之俎不嘗也,三臭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