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凌也非常及時召開了兵馬研討會議。 “各位覺得如何?” 王凌讓文鴛先行破敵,文虎作為後援,自己則留守此地,兵馬不多,故而不能讓自己分太多兵馬,最好的情況就是正面擊破。 而文鴛正是正面擊破的最重要的一環。 有多重要呢? 就這樣說吧,沒有他,我很難想象怎麼破解這個局面。 文鴛表示:“末將願為先鋒破敵,我弟隨後跟上,江東鼠輩,還不是一擊破之?”文鴛信心滿滿,先前破孫權可是給了他極大自信心。 文虎隨即表示:“兄長不可輕敵!”文虎還是謹慎的,估計也是相對於文鴛來說謹慎些罷。 “昔日張遼將軍以八百兵馬破孫權十萬,我雖不如張遼將軍,給我三千兵馬,我也能破陣斬將。” 文鴛覺得王凌太謹慎了,一共就三萬兵馬,給了自己一萬,給自己弟弟五千,拿著一萬五剩餘兵馬要守多少處地方? 不是不相信王凌,是擔心王凌守不住,到時候合肥可就危險了:“太尉!” 文鴛請命:“鴛只需三千!” 王凌當然不允許:“將軍身為主帥,豈能耍如此脾氣?” 接著安撫:“若將軍一馬平川,可直取廬江,將東吳趕回長江南岸,甚至是直取建業,又何嘗不可?” 雖然王凌本次的目的就是為了擊退吳兵,但實際上征討廬江也是本次的戰略目標:即,小傷亡的情況下便向曹彰求援,急攻猛進,定能拿下廬江。 故而先鋒一定要大將文鴛,而且不能拿文鴛去冒險,自己沒有那個資本,更沒有那個資格。 “好啊!”文鴛聽到了可以直取建業,甭提有多高興了:“既如此!太尉,末將立刻出發!” 芍陂前沿陣地以及大部分城鎮已被吳軍拿下,後勤輜重問題吳兵肯定是要高於自己的。 況且陸遜這根銳刺也不知道會不會來。 王凌言:“將軍莫要衝動。” 雖說方針估計就是這樣,可是也要先打探情況:“我探子已去打探。” “報!” “吳兵離芍陂還有不到三日日程。” 王凌欣喜若狂:“吳兵進兵緩慢,未有急攻之意,主帥定不是陸遜。” 只要不是陸遜,勝算那起碼得加兩成。 “言東吳盡皆鼠輩,唯其大都督除外。”王凌感慨:“主帥非陸遜,孫權昏也。” “傳我令,三軍不得休息,兩日之內必達芍陂,待退了吳兵,大賞三軍!” 極速進兵,三日之後。 兩軍對峙芍陂。 打探到吳兵主帥乃是全琮,王凌懸著的心一下子落下來了:“全琮?他沒這個能力。” “告訴文鴛將軍,只可守,不可追擊!耗死吳兵則可。”王凌囑咐:“定不能讓文將軍氣血方剛前去殺敵。” “按我之略,破陣殺敵不過舉手之間。” 文鴛的性格也不算衝動,是一位極其喜歡找機會的將領,所以王凌才要多多囑咐。 明面上主帥是全琮,那誰知道後面會不會有個陸遜呢?就像白衣渡江之前,呂蒙還稱病臥床不起嘞。 故而一切這場不大不小戰役的決定性因素就是王凌所想的:主帥是否是陸遜。 文鴛前線陣地。 吳兵一輪輪進攻讓文鴛想要主動進兵了。 可是王凌的軍令是不可進攻,一定要防守。 這可就苦了全端二人。 “陣地丟了!搶回來啊!”兄弟二人被文鴛搶走了陣地很是惱火。 這樣如何誘兵馬而出? 文鴛也看出來好像全氏兄弟很急:“兵馬不動,我軍兵馬多於敵軍,立刻告知我弟,讓他注意左右是否有伏兵。” 文鴛不明白為什麼他們兵馬那麼少還要主動進兵,若是自己一鼓作氣帶兵而出還能吃個滿的。 可文鴛這一點便是比任何武將都要優秀的地方了:聽勸。 “定是有詐!”文鴛絕對不相信那麼一點兵馬敢衝自己的陣,這百分百是有兵馬埋伏,就等自己出手。 “不可出擊!被動防守。” 文鴛一邊觀察著地理形勢,一邊頻繁派出密探間諜打探東吳兵馬將領、統帥以及其他情況。 一封封戰報,一次次打探。 文鴛越來越迷了。 “這……怎麼可能呢?” 無數次的打探就是證明了一點,正面戰場還就真他娘只有這點人。 “這……真讓人窩火。”文鴛決定試試:“派出五百精兵從小路摸到吳兵後寨,若無埋伏則以火燒營,我大軍見火則伐之。” “是!” 隨後帶五百人出營。 全氏兄弟心急如焚:“若是不可引魏兵作戰!我兩兄弟如何面見父親?” “不可退後!言退者!殺!”全家兄弟已經急了,兵馬軍隊一次次衝殺毫無意義,唯一的意義就是給魏兵送戰功。 “將軍!真的衝不上去了!快快向都督請援吧!將軍。” “不可能!” 全端拔出佩劍:“你若再亂我軍心,定斬不赦!” 正劍拔弩張之時。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