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告訴聞藝,歐陽總經理批准我這次帶著她一起去俄羅斯拜見客戶的請求了。她聽了,高興地舉著兩個剪刀手在我眼前不停地晃悠。
我定的線路是先到最西邊的烏克蘭的頓巴斯,然後去莫斯科見安納托里簽訂新的供貨合同,之後去秋明看看那裡客戶的產品使用情況,最後到烏蘭烏德看看那欽他們的訂單還能不能在增量。
我告訴她,這次需要走一週多的時間。儘管是盛夏可是俄羅斯的氣候卻陰晴不定,她這次必須帶些禦寒的衣物。
聞藝問,需要準備羽絨服嗎?我說那倒不必,不過,你的衣服最好從吊帶衫,熱褲到毛衣風衣都帶齊全了。
我們要去四個地方,那裡的溫差到底有多大我也說不好。
然而,這次她算有機會體驗一下俄羅斯的國土有多大了。
我們的第一站是直飛基輔。
基輔烏克蘭的首都,地處烏克蘭中北部,第聶伯河中游兩岸,及其最大支流普里皮亞季河與傑斯納河匯合處附近。
基輔歷史悠久,素有“花園城市”之美稱。
四周和市內天然林公園星羅棋佈,城郊綠化頻寬達25~40公里,綠化區為22萬公頃。城市建築物座落於第聶伯河右岸起伏的丘陵上,許多地帶幽美如畫,文化古蹟頗多,是著名的旅遊城市。
望著巨大的祖國母親的雕塑我對聞藝說:
——“你知道嗎?俄羅斯,白俄羅斯和烏克蘭最早是一個民族他們都發源於基輔。”
烏克蘭的首都基輔是東斯拉夫人建立的最古老城市,始建於5世紀下半葉,三面瀕臨陡峭懸崖,形勢險峻。已有1500多年。
9-13世紀為第一個俄羅斯國家基輔羅斯的都城和中心,被譽為“羅斯城市之母”。
我告訴聞藝,東斯拉夫人最早的編年史《往年紀事》(作於12世紀)記載了關於“基輔城”的由來:波良人部落首領三兄弟--基伊、塞克和霍里夫共同建造城堡,以長兄的名字命名為基輔。
基輔的地理位置特別重要,處於三條重要商路的交叉處。
一條透過第聶伯河的“瓦良格人到希臘人之路”,從水路上把波羅的海一帶與黑海連通。
另一條陸路大商道由東向西:自黑海起,經基輔、克拉科夫、布拉格,把阿拉伯世界與西歐連線起來。
第三條商道起自裡海,透過基輔抵達波羅的海,把阿拉伯世界與北歐連線起來。
這個地區的歷史發展軌跡是這樣的:
822年,第一個俄羅斯民族國家基輔羅斯在烏克蘭的基輔建立。
988年全市改宗東正教,往後兩個世紀透過歐亞貿易逐漸繁榮起來,被稱為第聶伯河上的“帝王之城”。
1240年,成吉思汗的孫子拔都及其蒙古帝國遠征軍攻佔基輔,其後成為欽察汗國的一個重要城市。
1362年,西面的立陶宛公國入侵。
1569年又被割讓予波蘭。
1686年歸於俄國。
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成功,基輔遂於翌年成為獨立的烏克蘭國家首都。
1941年蘇軍敗退,被**德軍佔領,1943年蘇軍解放基輔。
二次世界大戰後,蘇聯政府授予基輔以“英雄城市”的稱號和金星勳章、列寧勳章,表揚該市人民在戰爭中的勇敢和犧牲。
1991年,基輔發生騷動,同年底蘇聯解體,烏克蘭脫離蘇聯獨立,該市成為烏克蘭的首都。
烏克蘭地理位置重要,自然條件良好。歷史上為兵家必爭之地,烏因而飽經戰亂。不過,烏克蘭的名稱用俄語解釋起來是邊陲的意思,似乎就沒那麼重要了。
——“琳經理,要不是咱們這次出差我都不知道世界上有烏克蘭這個地方。”聞藝說。
我看著她笑了,那麼對於烏克蘭我又想到了什麼呢?
也許是東斯拉夫尋根溯源的歷史,也許是黑海之濱富饒的土地,也許是讓人唏噓不已的切爾諾貝利核電站,也許是那個曠世奇才果戈裡,也許是《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的作者奧斯特洛夫斯基的故鄉……或者是謝爾蓋最終決定從這裡把那條流水線發往中國的敖德薩港,甚至還有我那個已經失聯很久的同學王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