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618章 《土撥鼠》的故事(上)

入職手續辦完兩天我就接到通知,和陳總,歐陽總經理去英總的集團開會。

會議議題很簡單:組建中方談判代表團。

有關雷達的專案,俄方已經基本同意和我們集團合作,他們要派個代表團過來考察一下我們集團,假如沒問題,就和我們進行商業會談。

我發現還真如同英總之前說的那樣,這個專案的技術專家有八九位,都是來自於英總集團的下屬機構。他們全權負責產品的技術把關。我們集團只負責商業會談部分,說白了就是負責和俄方討價還價。

我看著面前那厚厚的有關《土撥鼠》雷達的資料介紹,簡直就象讀天書。我不僅弄不清楚那些資料的含義,就連使用的術語也都是第一次聽到。

也難怪英總覺得陳總集團的人員根本談不了這個專案,我們集團的人能分清的只有雷達的單價,數量和總價。至於如何探測,跟蹤,分析訊號源的雷達工作流程都讓我們頭大了,就更別提那些引數的實際意義了。

中方談判代表團的人員由我們今天參會的所有人員組成。英總是代表團團長,陳總是福團長。兩位在俄羅斯軍科畢業的博士生是會談的翻譯。

一切準備就緒,俄方的代表團如約而至。他們一行七人,除了團長助理伊戈裡和法律顧問比較年輕外,其餘的人年齡看上去都超過了六十歲。感覺這也是個專家團組。

俄方的代表團很敬業,他們用半天的時間考察了我們的集團,下午就要進行會談。

談判一開始就火藥味很濃:

俄方的要價讓英總很是惱火,可是,對方的態度卻很強硬絲毫沒有妥協的意思。

中方希望在我們購買的數量上打動他們,讓他們優惠我們這樣的大客戶,可是,俄方卻指出他們的售後服務成本使他們沒法再降價了。

我從未經歷過這樣的談判,感覺雙方不是在談條件而是在拼體力和耐心。

俄方強調,我們提出的產品效能已經超出了民用產品的範圍,我們要求的產品想能,他們可想都不敢想會有這麼低的價格。

中方的專家指出,我們購買的就是民用航空雷達,是為了保證擴建機場上空飛機的起落安全……正因為我們是最現代化的機場,所以也需要最先進的技術保障!…………

針尖對麥芒,雙方各不相讓,席間大家還在爭吵。

我笑著問身邊的歐陽總經理,咱們非要買他們的雷達嗎?能不能換個賣家呀?歐陽對我聳聳肩,一副不置可否的表情。歐陽學俄國人的動作讓我幾乎笑出聲來。

看著情緒激動的人們,我不由地想起這幾天自己瞭解的防控雷達的歷史:

無線電剛剛誕生不久,俄國的“無線電之父“波波夫和他的助手雷布金分別在俄國海軍巡洋艦“阿非利加“號和訓練艦“歐羅巴“號上進行無線電通訊試驗。

在試驗中他們發現,當“伊林中尉“號巡洋艦從“阿非利加“和“歐羅巴“號之間駛過時,無線電訊號就會中斷,無法接收到。而且這種因果現象一再發生,這說明電磁波會被金屬物體阻擋和反射。

美國物理學家和發明家特斯拉在1900年也做了同樣試驗,並透過試驗得出“使用波長很短的無線電波可探測物體的蹤跡“的結論,這實際就是現代雷達的原理。

此後,又有許多科學家對如何應用電磁波探測物體進行了研究。

很難說涉及究竟誰是第一部雷達發明人。

美國在1936年1月研製出可探測40公里外飛機的脈衝雷達;德國在1935年9月製造出可探測19公里外海岸和8公里外艦船的船用雷達;而法國在1936年已經把早期的雷達裝上了“諾曼底“郵船,以防碰撞冰山。

但現在人們普遍認為最早投入實用的雷達是由英國研製的……

第一天的會談進行到半夜,陳總小聲地對英總說,看在俄方代表團舟車勞頓的份上,今天就先到這裡吧。

我滿眼期待地看著他,儘管我只是個旁聽者,可是感覺也已經累的快要休克了。

英總想了想說,那今天就到這裡,明天一早九點鐘會談準時開始。聽到這話,我和李欣激動地幾乎都要喊出來了。

由於涉及商業機密,我們的會談是在一個很隱蔽的豪華酒店進行的。中俄雙方的代表都進駐酒店進行封閉會談。

陳總不想讓這裡商務中心的服務人員進出會議室,就叫來李欣為大家服務。

在回房間的路上,李欣說,此刻她的眼皮都抬不起來了,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