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秀文看著地鐵車廂的門關上了,她轉過臉來對我說:
——“說來也快十年了。那時,咱們的集團還是一個剛成立不久的一個新公司。公司的主要業務就是鋼材貿易,那時也沒有如今的生產基地。
陳總有一次陪著一個領導去參觀他朋友舉辦的一個車展。據英總說,這個領導的態度對咱們公司能否獲准參股那個正在改制的特種鋼廠至關重要。
陳總的本意是想讓他選一輛心儀的汽車,可是領導轉了一圈,車沒看上到是看上了一個車模。”
——“是龐麗君吧?”我問。
孟秀文笑著預設了。
——“然後呢?”我接著問道
——“陳總透過他朋友聯絡到龐麗君,不知道用了什麼方法,就把龐麗君請到公司任公關部經理了。”
——“是這樣啊!”我說。
——“要說龐麗君對咱們公司還真有貢獻,無論是各級領導,銀行貸款,到證監會只要龐麗君出面就沒失手過。”孟秀文說。
儘管,孟秀文的表述很巧妙,可我還是瞭解了事情的來龍去脈:
後來陳總的公司上市了,業務也逐步走向正規,隨著企業的發展,公司員工也在不停地更新換代,集團成立以後,各個部門的領導層都是精英薈萃。進入集團公關部的都是名牌大學法律系的高材生,龐麗君也就越來越沒有用武之地了。
其實,陳總原本也想給龐麗君找點事做,可是彭麗君自身所受教育程度不高,能力有限,領導層裡還真沒有適合她的位置,總不能讓一個公關經理做前臺的工作吧?
英總對這個拿著高薪,無所事事,還在公司裡四處招搖的龐麗君越來越看不順眼。
新來的員工不知道龐麗君的來歷,當然,也沒人告訴大家她的《豐功偉績》,漸漸地有關她的各種傳言越來越多,最讓英總不能容忍的是,有一種說法,龐麗君是靠陳總的關係才在公司立足的。
英總想把她從公司里弄走,可是,畢竟龐麗君對公司也做出過貢獻,這麼直接卸磨殺驢也確實不太好看。再說了,龐麗君和那些領導都認識,這麼趕盡殺絕也不合適。
龐麗君是聰明的,她對自己的處境也很清楚,其實,她也一直在為自己尋找出路。
後來,認識了梅主任,龐麗君就向梅主任抱怨自己在單位裡受排擠,希望梅主任能在別的單位給她安排一個合適的工作。
梅主任說她吃虧就吃虧在學歷上了,要是在國外鍍鍍金就再也沒人說她能力不夠了。梅主任的話讓龐麗君茅塞頓開。她開始盤算著怎麼出國。
儘管,英總對龐麗君開出的條件很是不滿,可是,俗話說請神容易送神難,總比她一直賴在公司裡要強吧!英總咬了咬牙,最終還是答應了。
很快,英總幫龐麗君聯絡好了學校,也贊助了她的學費。
英總對龐麗君說,將來要是她畢業回來再做那個公關部的經理就太屈才了,既然,公關部經理的職位已經不適合龐麗君了,那麼她最好先中止同公司的勞務合同,等她學成歸來再做安排。
就這樣,英總終於如願以償地把龐麗君打發走了。
其實,龐麗君心裡也知道那個未來的職位就是一句空話,不過,看在英總給她出學費的份上,她也就不再要求什麼了。
精明透頂的英總這次遇到了龐麗君這個只佔便宜從不吃虧的主,這讓她一直心有不甘。
這麼多年,兩個女人在維持表面關係的同時私下裡卻在暗暗地較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