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句話叫天道輪迴,要說如今猶太人有收割世界財富的嫌疑。那麼當初,歐洲人對猶太人的迫害和掠奪也是令人髮指的。
按常理說沒有任何一個民族是完美無缺的,可是猶太族卻成為歐洲的眾矢之的。
關於歐洲人為何不喜歡猶太人,世間流傳著兩種說法:
第一種說法便是因為猶太人太過聰明,歐洲人嫉妒,所以才想要將其趕盡殺絕。
第二種說法則是因為猶太人內心邪惡。歐洲人一直稱猶太人心中住著魔鬼。
莎士比亞的《威尼斯商人》本身是一本傾向性很強的文學作品,猶太人夏洛特的設定是完全的反面人物。這足以體現出那個時期歐洲人的社會意識形態。
看夏洛特在法庭上的陳詞,會窺見歷史的真相:“他(安東尼奧)罵我是異教徒。曾經羞辱我,奪取我幾十萬塊錢的生意,譏笑我的虧損,又挖苦我的富餘,侮辱我的民族,破壞我的買賣,離間我的朋友,煽動我的仇敵。他的理由是什麼?只是因為我是一個猶太人。”
其實上述兩種說法都不正確,歐洲人之所以容不下猶太人主要是因為以下三個原因。
第一個原因,歐洲人跟猶太人所信奉的宗教有衝突。
宗教信仰是一個民族的精神寄託,卻也能成為另一個民族的噩夢的開始。
猶太人一直是基督徒眼中的異教徒,在歐洲一個異教徒的身份是相當悲慘的。
猶太族便揹負這樣的身份,被宗教折磨了幾千年。
第二個原因,歐洲人跟猶太人都很排外。
因為猶太人本身就不是歐洲地區的人,而是中東地區的民族。所以對於歐洲人來說他們就是外來者,歐洲人對外來者表示排斥,自然無法容忍猶太人的存在。
恰巧在這一點上猶太人跟歐洲人驚人的相似,猶太人也對外族異常排斥。
飄落在外的猶太人以猶太教為紐帶,猶太人依然保持著獨立的民族身份和文明體系,他們不允許本族人與外族通婚。歐洲主流文明想控制猶太人也就十分困難。
既然雙方都對彼此產生排斥,那他們之間自然是水火不容的。
猶太民族的突出特點就是混居,幾乎很多西方國家都能看到猶太人的身影。
然而混居並不等同於融合,未被歐洲同化的猶太人,被列為異族。
很多國家的人都不喜歡猶太人居住在自己的國家,好像與猶太人混居是一件令人恥辱的事情。
而猶太人的傲慢態度已經超過了西方人,他們也不屑於融入西方國家,並且認為自己的民族是最高貴的民族。
再加上猶太族群本身弱小又分散的現狀,被歐洲各國的主勢力竭力打壓也就在所難免。
第三點,由於經濟的緣故。
眾所周知,歐洲國家大多都是以商業起家,而猶太民族是歐洲中世紀最會做生意的民族,被外人搶佔了商業資源,這讓以資本為傲的西方國家無法接受。
不能不說歐洲人對猶太人財富的覬覦和對猶太人斂財能力的羨慕嫉妒恨在歐洲人和猶太人的矛盾中起著很關鍵的作用。
歐洲人從小也就被灌輸了厭惡猶太人的思想,宗教概念中體現得尤為明顯。
在西方人眼裡猶太人就像猶大一樣陰險狡詐,為錢財可以不顧一切仁義道德,也不顧其他民族死活。
早期基督徒鄙視經商這個行當,於是猶太人的商業才能被髮揮到極致,建立起屬於猶太人的商業網路。
中世紀早期,猶太人的商業網路遍佈全球,穿梭於東方和西方,基督教世界和***世界――這時仍然是正常貿易。
猶太人賺取可觀的利潤,也為西歐諸國的領主繳納鉅額稅金。
雖然作為富有的少數派異端受到愚民的仇視,但是還是受到貴族的利用和保護。
直到十字軍東征。戰爭毀壞了原來的貿易路線,針對猶太人的屠殺和搶劫也一再發生。
1095年十字軍東征,而就在歐洲的腹地,也發生過貧民發動的“十字軍東征”。
他們的邏輯是:既然十字軍受命去國外消滅上帝的敵人,他們也可以透過殺死自己身邊的異教徒猶太人來救贖自己的靈魂(順便搶奪猶太人的財產)。
於是德法交界處萊茵河沿岸多個猶太人居住區被十字軍洗劫,居民被屠殺,財產被瓜分,房屋被燒燬。
之後的幾乎每一次十字軍東征,都伴隨著對猶太人的洗劫和屠殺。
嘿嘿……要說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