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39章 的最愛(上)

——“在瑞士有家名字叫做:《隆巴德?奧迪耶?達裡耶?亨奇》的私人銀行。

銀行界流傳著這麼一句話,《如果你沒聽說過這家銀行的名字,最大的原因就是你還不夠富》!”

謝爾蓋閃動著大藍眼睛笑著對我說道:

——“這家銀行在全世界有20個分支機構,遍佈了15個國家。

幾個世紀以來,瑞士私人銀行以其安全性和可靠性而聞名。

銀行保密法是瑞士私人銀行最重要的競爭優勢之一。

1934年瑞士頒佈聯邦銀行法,其47條明確規定,“任何銀行職員都必須嚴格遵守保密原則,保守其與客戶往來情況及客戶財產狀況等有關機密,而且保密協議終身生效,不因為銀行職員離職、退休、解僱而失效”

在銀行裡,不準拍照,不講姓名,有些甚至不設招牌,只標有經營者的名字。

從踏入銀行的那刻,與銀行發生的一切都是客戶自己的秘密,哪怕最後沒有開戶。

同樣,即便在取消了賬戶之後,個人資訊仍然是一個秘密,只要沒有觸犯法律,這些秘密都會爛在銀行裡。

目前,全球有三分之一的私人資產都彙集在瑞士的私人銀行裡。

瑞士銀行業高效和嚴格的保密能力,也使得蘇黎世成為世界離岸銀行業務的主要中心。

大名鼎鼎的007就坦言,他能信賴的只有瑞士銀行!”

謝爾蓋感慨地搖搖頭。

——“世界上那麼多銀行為什麼那些富人偏偏青睞瑞士銀行呢?”我還是不解。

謝爾蓋笑了笑接著說:

——“在這裡,我們嘗試分析一類類似“藍血貴族”的私人銀行吧。

嗯,它很好代表了瑞士傳統私人銀行業對“客戶至上”的深刻理解

這類私人銀行通常小型且獨立,很多是世代傳承的家族企業。呵呵呵……琳娜,他們的銀行看上去體量真不像你想象的那麼大,不過它們的名字雖不是眾人皆知,但管理的鉅額財富同樣令人瞠目結舌,而且已經延綿了數百年,我們稱其為私人的銀行。”

——“可真夠神秘的!”我說

——“是呀!我給你舉個例子吧,

有一家名叫——Rahn&bodmer的瑞士小型私人銀行。從1750年成立至今,已有近270年曆史了。這是一家由最初從事絲綢貿易的公司,演變成為管理著120億瑞士法郎、擁有2億瑞士法郎的自有資金的私人銀行。其合夥人已傳承到第三代,部分合夥人已進入第四代家族。

對“藍血貴族”裡的私人銀行家來講,還有很多服務是外界看不到的。

它們無法在“服務流程”中以具體文字型現,卻又是“客戶至上”服務的最佳表現,同時這些留住客戶的“看不見的”服務,也是私人銀行家素質的體現。”

——“好隱蔽的操作呀,可是,這都合法嗎?”我問

謝爾蓋給我的紅酒杯裡添了一點酒,說道:

——“瑞士可是眾所周知的《避稅天堂》。不過,這也確實讓太多的黑錢流向了那裡。為此,瑞士政府和銀行業也受到來自歐美各國很大的壓力。

不僅在國家層面,美國和歐盟還向在全球經營的瑞士的銀行施加壓力。

2009年,瑞士聯合銀行(UbS)同意公開被認為觸犯了美國法律的4450名客戶的身份和賬戶資訊。該銀行擔心如果不滿足美國的要求,它可能失去在美國經營銀行的執照。

專業能力方面,瑞士銀行也面臨著挑戰。”

謝爾蓋頓了一下看向我接著說:

——“你說你不理解,為什麼那麼多瑞士銀行一家家都開不下去了,這還真是這些傳統私人銀行所面臨的問題。我想安德烈更加了解他們的困境,所以,他才會把事務所和銀行合併以擴充套件新的金融業務。”

——“這些銀行遇到的問題都是政治上的嗎?”我問。

——“有,但那絕對不是主要的。琳娜,要知道工業革命之前,全球處於農業社會,通貨膨脹率幾乎為零。

20世紀30年代以前,全球各國逐漸步入工業社會,通貨膨脹率開始上升,但仍然很低,大約為0.3%。

20世紀30年代經濟危機後,凱恩斯主義開始主導各國經濟政策,適度的通貨膨脹被認為有利於經濟增長,通貨膨脹率上升到3%。

按照3%的通貨膨脹率,25年後,資產將貶值53%;50年後,資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