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套娃(俄語:maтpeшka)是俄羅斯特產的木製玩具:
一般由多個一樣圖案的空心木娃娃一個套一個組成,最多可達幾十個,通常為圓柱形,底部平坦可以直立。顏色有紅色,藍色,綠色,紫色等。最普通的圖案是一個穿著俄羅斯民族服裝的姑娘,叫做“瑪特羅什卡maтpeшka“,這也成為這種娃娃的通稱。
套娃最早起源於莫斯科以南70公里的俄國古鎮扎郭爾斯科。
14世紀至今,世世代代工匠精湛的雕刻和繪畫技巧以及俄羅斯民族文化的積澱、共同融匯出的精美的套娃工藝品受到了各國小朋友和大朋友的喜愛。
古代俄羅斯就有製作木製的套蘋果和復活節彩蛋的技藝。
復活節彩蛋是一個王冠,套著一隻母雞,母雞套著一隻蛋,蛋裡面還套著一個蛋黃。
這便是俄國套娃的雛形!
在舊時俄羅斯農村,matryona和matriosha是一個非常普通的婦女的名字。
學者們指出,這兩個名字中含有拉丁詞根“mater“,意思就是母親。
聽到這個名字,人們很容易聯想到大戶農民家庭裡的母親——通常是一個健壯能幹、略有些肥胖生了許多孩子的俄羅斯婦女形象。
而胖嘟嘟的木娃娃肚子裡又藏著這麼多小娃娃,於是matryona就自然而然成了雕刻精緻、色彩鮮亮的木娃娃們的名字了。
相傳,很早以前俄羅斯民族有兩家表親相鄰,表兄妹童年相伴長大,後來表兄遠走它鄉,由於思念家鄉的表妹,每年做木娃娃,一年比一年做的娃娃大。數年後,他回到了家鄉,將娃娃送給了表妹,後人模仿傳稱套娃,又叫吉祥娃娃。
另一種說法是,套娃是在18世紀初從日本傳入俄羅斯的,至今已有近300年的歷史,經過俄羅斯人的不斷琢磨和完善,才有了今天形態各異、製作精美的套娃,而且成了特有的俄羅斯工藝品和旅遊紀念品。
在眾多的具有典型的俄羅斯特色的事物中,套娃得到了空前的認可,成了俄羅斯民間藝術的象徵!
俄羅斯套娃的前身是日本本州島的以一個叫弗庫魯馬(Фykypyma)的佛教聖者為形象的日本玩偶娃娃,這種玩偶娃娃一個套一個的連套了好幾個。但是偏偏現代日本人認為本州島上第一個做出這種玩偶的是一個俄羅斯僧人。
據說畫家馬留丁見到一套七福神的玩具,最外面是禿頭的壽星,裡面套著七個神像,他受到啟發,設計了一套玩具,由匠人斯維朵什金刻制,畫的是一個姑娘套著一個小夥子,再套一個姑娘等,最後是一個嬰兒。
1900年,馬留丁的妻子將這套娃娃提交到世界博覽會參展,並獲獎。
很快俄羅斯各地都開始製造這種娃娃。
而且形象逐漸統一到《瑪特羅什卡》,就是現在俄羅斯紀念品的形象。
其他北歐國家甚至也有製作當地套娃出售的,不過他們沿用的仍是穿著俄羅斯的民族服裝的女孩形象。
俄羅斯套娃最早的創意就是為了取悅孩子而做成的木頭娃娃。
大小不一的娃娃一個套著一個,給孩子們的感覺特別精巧有趣。
孩子們都喜歡童話故事,於是故事裡著名的人物、動物都被做成了娃娃。隨著時間的推移,套娃形成了特有的俄羅斯風格,
套娃素材也越來越豐富,除了童話人物外,歷史人物、權貴政要甚至日常生活中身邊的人和事都成為創作的物件。
娃娃可做擺設品,也可用來裝首飾,雜物,糖果等等,也可作為禮品盒.
套娃還寓意著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大家永不分離的意思。俄羅斯套娃是每個人值得擁有的好禮物!
有機會去俄羅斯的人都會買一套帶回家,它是一份精美的寄予親情、見證愛情、表達思念的異域風情的特別的禮物。
此刻,展現在我們眼前的簡直就是套娃的海洋。
這麼多大小不一,形態各異,美麗炫目的套娃讓我們眼花繚亂,目不暇接!
我們看到各色的俄羅斯美女套娃、俄羅斯風景套娃、俄式農婦套娃、,甚至還有好萊塢明星套娃……題材豐富的超出了我們的想象!。
我們一起開心地欣賞著印有蘇聯和俄國領導人形象的一組套娃,他們是從大到小的:普京,葉利欽,戈爾巴喬夫,勃列日涅夫、赫魯曉夫、斯大林和列寧。
當你把套娃從大到小一個個地依次開啟,在這個過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