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87章 溫公魚

清軍鐵騎的滲透被有效阻隔。

因此,從馬娘宮東南延伸至海邊,商賈的曬魚場和加工場密集分佈,人頭攢動,各種勞作聲此起彼伏。

碼頭上,船隻絡繹不絕,卸下堆積如山的海貨,繁忙的景象令人目不暇接。

也許是因為頻繁接觸大海,那種面對浩瀚的敬畏與渺小感已有所消減。

但眼前的繁忙景象,仍舊令他們心生感慨。

種才限望著溫越,眼神中滿是崇拜:“大將軍贈魚乾之技,僅此一項,便救活了無數百姓啊。”

眾人聞言皆笑。

溫越也是笑了笑。

他望向大海,心胸開闊,心中不禁感慨萬分。

“別的不說,我溫越自入大明,最引以為傲的,莫過於活了眾多百姓的生計。”

……

這幾日,溫越深入勘查了小淩河周邊的地形,已然胸有成竹。

返回青牙軍主營的途中,絡繹不絕的補給車隊映入眼簾。

尤其是運載飲用水的馬車,頻繁往返。

對於遠征的軍隊而言,除糧草之外,飲水供應是另一大挑戰。

通常情況下,一名士兵日需水量至少十升,戰馬則需三十升。

極端環境下雖可減半,但勢必影響軍勢。

面對數以萬計的軍隊,日用水量堪稱天文數字。

幸運的是,黃土嶺的駐紮地位處小淩河東南不遠。

南面地勢開闊,河流密集。

此地曾是松山附近屯田密集區,供應大軍飲水不在話下。

如今的黃土嶺,猶如平地起高樓,放眼望去,明軍營寨密佈。

溫越的青牙軍、祖大壽軍、王撫軍,以及付崇英的京營部隊與李鳴負軍,再加上曹變蛟和左顯光的部隊駐紮在西南松山嶺。

近十萬大軍在這片山嶺和平原間駐紮。

滿眼皆是連綿的營寨與旌旗,箭樓和望杆樓星羅棋佈。

如此龐大的軍隊和馬匹所需糧草,對補給來說,無疑是一項艱鉅任務。

而朝廷也有兵部侍郎在天津諸地督運糧草。

無論是水路還是陸路,都使出了渾身解數。

之前,由於糧草補給捉襟見肘,駐守遼東的明軍,往往每五至十天才能領一次糧,且每次僅數百石。

顯然,這點補給遠遠不夠。

在油水匱乏的年代,正值壯年計程車兵食量驚人。

日消耗一升米,即約兩斤,實屬常態。

這些米一旦做成米飯,重量至少翻倍,然而有些士兵甚至一頓就能吃完。

馬匹的草料需求更甚。

以一萬人大軍為例,按三七比例分配,人馬一日至少需糧草二百石。

青牙軍因肉食豐富,士兵食量有所減少,一人半升米足矣。

不過但馬匹數量的增加,使得整體糧草需求依舊龐大。

此次北上征戰,溫越麾下馬騾逾萬匹,單日草料就需三百餘石。

加上人馬,日需糧草就要快四百多石。

圍繞糧草供應這個問題,各軍各總兵各將官之間暗流湧動,爭鬥不斷。

遠征所需大量糧草,雖有自備,溫越卻儘量依賴朝廷進行補給。

除非萬不得已,才動用自家輜重營的儲備。

這是青牙軍一貫行為。

礙於青牙軍的威名與溫越的兇名,朝廷戶部諸官員都不敢怠慢。

加之都督洪承疇、監軍張霖若、監軍王恩寵等人的密切關注。

就怕青牙軍這支強軍因補給不足引發不可控事態。

因此,青牙軍的糧草供應被賦予了優先順序。

即便如此,每次輜重營領來的糧草仍難以滿足青牙軍需求。

每五天所需二千石,卻只能領到一千五百石。

甚至有時候只有一千石,僅僅領到大軍需求的七成糧草。

更有甚時,因為後勤不足,糧草緊缺,僅能領到一半糧草。

這背後,是前線補給的嚴峻與官員間的微妙博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