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26章 紡織廠

海城火車站,周教授帶著顧春和師兄們一下車,就遇到了來接應的人。 他們被安排住在一家賓館,內部環境不錯。 顧春對海城的第一印象就是時尚、洋氣。 他們先是看到花園洋房,外灘租界,這裡甚至已經有高樓大廈了。 這是一個國際化的大都市。 顧春突然就意識到這一點,雖然現在還沒開始迸發活力,但是這座城市,就是顯得很時尚、潮流。 在賓館,顧春又是單獨一個房間。 收拾好行李,她就下樓,老師和師兄也已經陸陸續續下來了。 他們就開始到處逛逛。 這裡是市中心,最繁華的地方。 也是整座城市住房最擁擠的地方。 弄堂里人來人往,有小孩到處跑跳,有大人在門口下棋。 上頭還掛著一列衣服。 顯得更加擁擠。 但可以看到人們臉上安逸的笑容,在這裡生活的人,自得其樂。 他們又走到外灘,有男男女女正在散著步。 街頭的年輕人才是最有活力的一群人。 他們竟然穿著牛仔褲,戴著蛤蟆鏡,手裡還提著錄音機。 顧春想起自己那個錄音機,是陳爺爺送的,為了讓她學英語。 後來幫了她大忙。 現在錄音機也開始進入國內了,年輕人拿著錄音機放磁帶,跳著舞。 走在路上都能感覺到他們的活力。 周教授這樣年紀的人會覺得有點過於開放了,難以接受。 但顧春想,這座城市好像一直以來,到後世,都是這樣時髦。 走在時尚的最前沿。 這些年輕人的穿著打扮,已經比北城的年輕人要時尚很多了。 蛤蟆鏡的潮流還沒被引進到北城,就已經在海城肆虐橫行了。 她突然就對自己拿的那批貨很有信心。 今年電視臺放了一部電視劇叫《大西洋底》,裡面的主人公就常常戴著一副蛤蟆鏡。 她還沒出發之前,顧秋有時候就會看看那部電視劇,因為據說這部劇她的同學都有在看。 算一算等到她回去,應該也還沒播完,還趕得上流行呢。 還有牛仔褲,她前幾年設計的牛仔褲都賣國外去了。 現在已經開始在國內流行。 要是北城服裝廠可以生產一批在國內售賣…… 不過現在還沒到國營廠轉型的時候,緊跟潮流的服裝還得看廣州和海城。 這個年代,海城就是精品的代名詞。 那些麥乳精、奶糖、布料,很多都出自這裡。 這裡有許多輕工業工廠。 紡織廠也是很大規模的。 他們第二天就去服裝廠、紡織廠考察。 進入廠裡,顧春簡直像回老家一樣如魚得水。 她在北城紡織廠生活了很多年,對廠裡的生產環境是很熟悉的。 不過區別是北城那邊生產的更多是棉布,這裡有更時尚的面料。 的確良、燈芯絨、真絲軟緞被面…… 竟然還有薄形彈力襪。 這些服裝、面料都是質量好、款式新,且價格合理,很受現在女孩子的歡迎。 紡織廠的廠長還提出要送給他們一起一塊好看的絲綢呢。 路過倉庫的時候,就聽見一陣吵鬧聲。 “你幹嘛這麼死板,老李,這些破布反正也沒什麼用了,為什麼不讓我們拿?” 一個尖銳的女聲說著。 那個被她稱為老李的,是一箇中老年大叔,他表情嚴肅,一看就是那種眼裡揉不得一粒沙子的人。 “絕對不行,這些布就算剪壞了,那也是廠裡的財產,絕對不能讓你們隨便拿走。” 顧春算是聽明白了,這是有沒用的布料,這個女人想要免費拿回家,這位老李不同意。 廠長正帶著他們考察,看出了這事,臉上尷尬,出聲問道, “老李,你們這是在吵什麼?” 趁著他們正在說話,顧春過去看了看那些布。 說是剪壞了,其實也沒有很糟糕,布料沒有汙漬,是完好無損的。 也不像她之前在北城紡織廠裡買的那些布條一樣稀碎。 只是這些布料像是一件衣服的大小,被人從中間切開,成了兩塊。 很難再做成一件完整的衣服。 廠長一來,那個女人已經嚇得跑走了。 聽清楚原委以後,廠長也有些苦惱地對他們說, “這些布,我也很發愁呢,不知道要怎麼利用上才好,扔了或者送了都很浪費,可它又做不成一整件衣服……” 周教授和幾個師兄也不懂服裝,只能皺著眉表示同情。 顧春倒是拿著幾塊布,看了又看。 心裡有了一個好想法…… “做不成一整件衣服,可以做半件啊。” 她嘀嘀咕咕的。 廠長聽見了,抬頭看她,“小姑娘,你說什麼?” 一個師兄趕緊拉著她,“你不懂就不要胡說,別惹事。” 顧春笑了笑,沒有反駁,她在等廠長的反應。 周教授倒是想起她的履歷。 “顧春同學之前是不是在紡織廠工作過?”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