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星宇發現,想做一個純潔的人,不僅僅需要一顆善良的心,有時還需要橫眉冷對千夫指的勇氣。因為堅持純潔和善良有時候會被一種風氣奚落為“不知變通”、不夠“外圓內方”、不能夠與別人處好關係、書呆子、理想主義等等。
在書裡我們作為一個客觀者會覺得那些堅守品格的人是美好的,我們會像看《紅樓夢》一樣從一種美學的角度去欣賞。但是,在真實的生活裡,人們對於美的標準就不是單純意義的美學標準了,還有更多的是實用標準。比如,你因為堅守品格,給自己的道路上設定了障礙,人們會懷疑這樣是不是跟自己過不去或者說,會不會有點“太傻了”,會不會不值得了,因為得到一個比較功利一點的目的似乎才是更重要一點的。
人們會在書裡欣賞和讚揚杜甫的品格,認為他是詩聖,可是,如果現實中的人考慮的都是更廣博的世人的苦惱和悲哀,是否會被更多的人接納?比如說,一個人浪費公共的水資源,得到了另一個人的制止,這個浪費公共資源的人說,你憑什麼來干涉我?另一個人對於這個人而言,只是一個完全陌生的人,對於這個人沒有任何教育的義務,有沒有資格去“好為人師”?當然,李星宇希望的世界是每個人都信仰純潔,即使給誰100萬或者1000萬,都沒有人願意做違背自己本心的事情,現實中確實有很多的人是這樣珍惜自己的,但是還有很多很多的人並不認為熱愛這樣的純潔有什麼好處。就像有的人愛乾淨,有的人覺得乾淨與不乾淨是無所謂的事,十個人裡面如果偏偏只有一個人愛乾淨,那麼這個人就會被別人當做異類。堅守自我就要首先承認並接納自己是個異類。這是需要非常大的決心和勇氣的。違背自己的天性是痛苦的,但是選擇自己也修改自己愛乾淨的習慣卻是比較簡單的讓自己進入自己舒適區的方式,雖然內心是非常不情願的,但是這不需要與他人做爭辯做鬥爭,只要學會捏住自己的鼻子就可以了。但是愛乾淨的人怎麼能讓大多數人愛乾淨呢?不是有句話說,“你改變不了別人,可以改變自己”嗎?
《駱駝祥子》不是不斷地改變了自己嗎?最後又怎麼樣了呢?異道如何相安?何況,人是多麼脆弱的一種動物,心是那麼的小,處處操心,一個人真的能承受得了嗎?但是,想要做完完全全的自己,就不能什麼事情都不想操心。相反,遇到什麼事情都要勇敢,不能追求表面的和諧和討好讓步,而是有堅定的原則性。
“你為什麼這麼幹?”
“給別人都是這麼幹的,所以給你也是這麼幹的,這很正常沒什麼大不了的。”
當一個人用最不負責任的態度去做一件十分嚴肅的工作的時候,當收到任何的質疑的時候,就會理直氣壯地用這種方式來為自己辯解。這種看似荒謬的辯解,不僅僅被做荒謬的事、說荒謬的話的人看作真理,甚至使受荒謬所苦、本來擁有真理的人為自己堅持過真正的真理而感到羞愧。這造成了一個奇怪的現象,本來應該羞愧的人反而坦坦蕩蕩,本來應該坦坦蕩蕩的人不知所措。
那些遭受過不公平的懷疑,包括別人的懷疑、自己的懷疑的人,依然有勇氣堅持自己的原則,告訴對方,“不,我不管別人,無論如何我不能接納你這麼幹。所有人都接納了,但我不是所有人,我是我自己。”是真正有勇氣勇於坦坦蕩蕩做自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