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百貨大樓離開後,又上演了一出十八相送,最後,桃夭夭看看手錶實在是到了上班的的時間了,才把梅庭深趕了回去,真是黏糊啊。 桃夭夭騎車從縣城回富裕大隊,前車把上,左邊掛著西紅柿的專屬小籃子,右邊掛著她的新衣服。 後車座上捆著一個大包,裡面是給梅庭深給桃夭夭買的白糖,紅糖,桃酥,綠豆糕,餅乾,奶粉,果丹皮等等,還有在愛國飯店打包了四個菜,不是吃剩的,中午就沒有剩菜,是新做了四個。 兜裡還揣著梅庭深的獎金,具體多少還沒顧上數,反正是梅庭深留下五十塊零花錢之後,剩下都塞進了她的口袋。 滿滿當當的一車子,和她今天的穿戴很不配,但是,心裡美滋滋。 牛棚門口,十幾個蘿蔔頭兵在玩丟沙包,挨著牆一溜兒放著他們的小籃子,籃子裡有挖野菜的鐮刀頭,還有一瓶水。 瓶子有白玻璃的,有綠玻璃的,白玻璃的是白酒瓶,綠玻璃的是啤酒瓶,孩子們對在瓶子裡放幾粒小石子,裝上半瓶水後,用力的搖晃,讓小石子把瓶子裡的汙垢洗刷乾淨,然後再削一段玉米秸稈,像紅酒塞子一樣,塞住瓶口。 春天空氣乾燥,桃夭夭如果帶蘿蔔頭兵們上山或者下田,都會要求他們帶上水 ,防止因為缺水上火生病。 看見桃夭夭回來,蘿蔔頭兵們也不玩了,一擁圍上來。 “夭夭老師你回來了。” “咱們去拿挖菜啊。” “我昨天聽民兵隊的人說,北三節地裡大腦瓜特別多。”(大腦瓜:野蒜,也稱小根蒜,春天的一種野菜,可以蘸醬吃,也可以炒雞蛋,煮湯,很鮮美。) “北三節地有點遠吧,去年咱們在科研那塊地裡就挖過大腦瓜,今年肯定還有。”(科研:劃出來給科研所搞研究用地。) 桃夭夭在他們的爭論中,把腳踏車推進牛棚院子裡,收好東西,每人發了兩塊橘子瓣糖,自己去換衣服。 再出來時的桃夭夭穿了早上上山穿的衣服,長髮編了兩條辮子,還圍了塊紗巾,地裡風大土多,會把頭髮吹得乾枯毛躁。 “你們說,咱們是去北三節地挖,還是去科研那塊地挖?”現在這個季節,薺菜婆婆丁都還沒長呢,能挖的只有大腦瓜。 “大牛,你說。” “去科研。” “為什麼去科研?”桃夭夭對蘿蔔頭兵們的教育是在潛移默化中的,讓他們在每一件小事中學會觀察和思考。於細微中感知事物的真相。 “因為,因為近。”大牛撓撓他的大腦袋。 “二狗子,你說去哪挖,理由是什麼?” “去科研那,一是因為近,二是因為去年在那裡挖過,今年肯定有。”二狗子看看四聖,是他說的民兵看到北山節地有小根蒜,“就是,民兵說北三節地有,萬一他要是逗著玩呢,咱們就白跑那麼遠了,再說北三節地那麼大,長大腦瓜的地方,也不好找。” “二狗子分析得很好,誰還有不同意見。”桃夭夭看向其他的蘿蔔頭兵。 “科研那塊地有坡,朝南,那邊的大腦瓜肯定先長,蒜頭應該會大一點。”厚子比比劃劃的補充。 “如果科研那沒有的話,怎麼還可以再去北三節地,不算太繞路。”小豆子這小傢伙也有自己的見解了,不錯啊。 “好,那咱們就去科研,厚子的分析最有科技含量,咱們還可以驗證一下。”桃夭夭鎖好牛棚的門後,一揮手:“出發。” 蘿蔔頭兵們各自提著自己的小籃子,一字排開,大牛領頭,桃夭夭斷後,往西出村,直奔科研那塊向陽的坡地。 村子被一片楊樹林環繞,岐山在稍遠的地方綿延到天邊,桃夭夭每每看到這些景物,就會想起那句詩:“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 今天的蘿蔔頭兵們就和她心意相通了。 本來蘿蔔頭兵們是唱著歌的,一首《讓我們蕩起雙槳》唱完,大牛起了個頭:“過故人莊,唐,孟浩然。” 蘿蔔頭兵們就揹著綠樹村邊合,穿過楊樹林,走到田野中了。 大腦瓜這種野菜其實隨處可見,而且,這個季節,就它最綠,在深褐色的土地上,或者枯黃的野草中,老遠就能看到,走過的路邊壕溝裡,都能見到它的身影。 但是,這些孩子們是不屑於挖的,一則是生長的地方不好,蒜頭會很小,二則,摻雜在落葉和野草中,很難擇乾淨。 大家喜歡挖田地裡長得大腦瓜,抖了土就行,地裡肥沃,土壤鬆軟,小腦瓜的蒜頭大,吃著味道更好。 用來搞科研的地,肯定不會離村太遠,那樣科研人員來去不方便,蘿蔔頭兵們又背了兩首詩,唱了一首歌就到了。 去年這塊地裡種的是玉米,柞子已經刨完了,刨柞子是男社員在年後做的一項重要工作,這是個體力活,得好勞力才幹得了,就想吧,輪著柞子銑,一刨一天,沒把子力氣可不行。 從一化凍就開始刨,刨完也就該種地了。 沒有柞子的地裡光禿禿,桃夭夭也不擔心他們的安全,撒到地裡挖就行了。 這裡果然有很多大腦瓜,這一叢那一叢,綠色的像野草一樣的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