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年六月末,駙馬衛巽慢慢養好了身體,開始照常到官衙中上值。
而來自河西邊塞之外的一個遙遠龐大國度,烏孫國,也派遣了使者來到大魏的國都朝貢。
烏孫國與喇子墨國相鄰,是魏室在河西之地兩個最大的藩國。、
其實大魏和烏孫國這幾年也斷斷續續時有摩擦
只是邊上喇子墨國早已向大魏稱臣,所以每每烏孫國王摩拳擦掌想要對大魏邊疆略有騷擾時,喇子墨國都會提前對其發出警告,烏孫國王害怕受到喇子墨國和大魏的兩面夾擊,只好又一次次灰頭土臉地收兵離場。
是以,大魏幾年來也沒有太把他們放在眼裡。
烏孫使者自稱自己是為賀天子聖壽而來的,只是臨行之前,他們的先君突然去世,導致他們使團的行程也被耽誤了數月。
所以最終錯過了在魏帝聖壽之前來到魏都。
宮宴之上,皇帝十分大度地表示不介懷,又略微致意,向烏孫國先君的去世表示了幾分惋惜。
話雖說是“惋惜”,但是皇帝和魏室朝臣們面上都是淡淡的微笑。
烏孫先王生性好戰蠻橫,而且還是那種不自量力的好戰,烏孫國上下其實多半是不滿他幾次三番在大魏邊疆關塞之處搞些小動作的手段的。
如今先君剛死了,繼任的國君性格和先君又截然相反,最是膽小怯懦,所以才立馬又派了使者來向大魏求和,當即俯首稱臣,老實得不得了。
魏室上下自然樂意見到這種情況。
烏孫使者向皇帝獻上壽禮之後,旋即和魏朝官員們商量起了兩國長久議和的大小事宜。
其中就包括最常見的一項,和親。
和親。
是時,朝臣們不免對剛剛訂婚了的崇清帝姬感到慶幸。
因為烏孫先君的突然去世、繼任君主的軟弱求和,完全不在大魏君臣們可以預料干涉的範圍之內,所以他們就把唯一成年帝姬崇清帝姬的婚事給定了下來。
假如當時崇清帝姬沒有定親的話,現在說不定很大機率會被嫁出去和親。
也算是她命好,僥倖逃過了。
只是接下來要輪到哪個宗室女,這可就不好說了。
因為,一貫對和親之事向來嗤之以鼻的元武帝,這次竟然也是默許和贊同的態度。
烏孫使者們來到大魏之後一貫謙卑恭順,在和親之事上卻難得態度略有強硬。
他們咬牙要求要和魏室現在已有的帝姬進行和親,不希望魏室君主為了糊弄他們,隨便冊封一個遠支的宗室女來隨便打發他們。
現在已經有的帝姬……
那不就只有皇帝的侄女崇清帝姬和皇帝親生女兒永兕帝姬?
崇清帝姬已有婚事,而永兕帝姬尚且年幼,又是陛下和中宮皇后唯一的女兒,素來得寵,如何能輕易把永兕帝姬嫁出去呢?
當日在皇邕樓裡,立馬有閣臣站出來反對:
“我大魏皇帝陛下僅有一女,永兕帝姬尚不足五歲,其年尚幼,便是定下和親之事,也要至少十年才能允諾成婚,如此拖沓,豈非傷了交好之意?”
烏孫使者卻道:“我君的幼子也才六七歲的年紀,不如就先定下婚事,等我朝王子和永兕殿下都長大成人了再行婚禮,可好否?”
這話傳到了太后的耳中,立馬嚇得太后七魂六魄丟了一半,連帶著對宇文周之的謾罵也忘記了,整日開始愁起了和鸞。
一時又開始罵起婠婠:“他們要把你女兒嫁出去了,你這沒良心的東西,竟然半點不急!我的親孫女就這麼一個,你們要把她嫁出去,是要割我的肉、送我去死啊!”
婠婠無可奈何:“家國有需,和鸞身為中宮嫡女,陛下長女,不能不為百姓思量,即便是我這個母親,也只能忍痛割愛。”
說話間,永兕帝姬和烏孫王子的婚事似乎就要板上釘釘了。
太后日夜不安,唯獨這時,崇清帝姬站了出來,主動願意說要代替永兕帝姬出嫁。
她親自求到了太后跟前:
“祖母養育我一場,祖母、叔父叔母和我父親母親給了我這樣尊貴的身份,求求祖母讓我報答一場吧。阿鸞妹妹還小,也是祖母血濃於水的親孫女,她不能離開祖母。
祖母,柔寧願意去,求求您就讓柔寧一起去吧!”
太后心裡其實也有些私心,只是面上不好說出來。
柔寧這個養孫女她雖然也是真心疼愛,但是人麼,五根手指伸出來還有長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