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他已經不知道被後世人罵過多少次了。
只要天幕上有關於他的介紹,他少不了要挨一頓罵。
可罵就罵吧,你倒是告訴朕原因啊!
什麼都不說,他都不知道後面到底出了什麼變故,以至於後世人如此詛咒他。
憤怒的同時,他心頭陰雲密佈,有一絲恐懼在心頭蔓延。
就憑這麼多後世人罵他,他大致也能猜得到一些原因。
估計是他執政後期出現了重大錯誤,導致大唐帝國陷入危局,開元盛世急轉直下,甚至很有可能出現全國動亂的局面。
也只有這個可能性,才會使得後世人詛咒他早點死。
可他怎麼也想不通,如今開元盛世被天下臣民稱讚,還有什麼樣的危機隱藏在暗中?
如今的大唐盛世歌舞昇平,百姓安居樂業,他完全沒有發現隱藏在開元盛世表面下的暗流湧動。
肯定是有什麼遺漏的地方,而且還是很大的危機。
他不禁低頭深思,回憶平時有哪些疏漏的地方。
可思考了半天,他也沒有頭緒。
他此刻多麼希望後世人能告訴他一些有用的資訊,哪怕為此多挨幾頓罵也心甘情願。
相比於解決大唐的危機,多罵罵他也就不算什麼了。
他抬起頭看著天幕上關於泰山封禪的介紹。
原先的歷史中,他帶領群臣去泰山封禪。
但現在,這段歷史將要改寫了。
因為他已經打定主意,不再去泰山封禪。
之前他的確有想去泰山封禪的打算,並且再過不久就和大臣商議泰山封禪的相關事宜。
畢竟他開創了大唐盛世,有資格去泰山封禪。
但現在,他不這麼想了。
一是此時的大唐有巨大的危機,他必須找出隱藏在暗中的危機並解決,根本就沒有時間精力去泰山封禪。
二是大宋的宋真宗直接拉低了泰山封禪的逼格,他要是去泰山封禪的話,心裡多少有些膈應。
他已經從後世人口中知道了宋真宗檀淵之盟的事蹟,當然不屑再和宋真宗一樣去泰山封禪。
和敵人簽訂喪權辱國的檀淵之盟,每年給敵人大量的金銀財寶,就是這樣一個貨色,居然還好意思去泰山封禪。
他很好奇宋真宗趙恆的臉皮怎麼這麼厚,怎麼有臉去泰山封禪的。
北宋。
看到趙恆是宋朝的第三位皇帝,趙匡胤整個人呆在原地,如遭雷擊。
此刻他心頭大亂,不能接受這個現實。
趙恆是弟弟趙光義的兒子,現在趙恆是宋朝的第三位皇帝,這豈不是說第二位皇帝是趙光義嗎?
他把皇位傳給了弟弟趙光義?
不,這一定不可能,這其中肯定有問題。
他自己有兒子,怎麼會把皇位傳給趙光義呢!
後面肯定是發生了什麼事,導致皇位落到趙光義手中。
在大宋王朝建立之初,他確實有把皇位傳給趙光義的想法。
最大的一個原因是局勢不穩定,為了宋朝大局考慮,他不得不把趙光義選為大宋的繼承者。
在大宋建國之前的五代十國時期,短短五十年就換了20個皇帝。
皇帝之所以換這麼勤,最大的原因就是沒有選好接班人,接班人要麼太小,要麼太弱,導致皇位被奪,改朝換代。
而他的大宋剛剛建立,不管是外部局勢,還是內部局勢,都不安穩。
為了找一個有能力,鎮得住場子的接班人,他把目光投向自己的親人。
而自己的兩個兒子,一個年紀小,一個能力不足。
所以為了國家大局考慮,避免改朝換代的事情發生在趙宋身上,他把年富力強,能力出眾的趙光義選為接班人,這樣的局面只是建國初期迫於無奈的結果。
但是,隨著大宋江山越來越穩固,當他已經能完全坐穩江山,透過杯酒釋兵權解決禁軍將領可能造成的威脅,江山已經安安穩穩,不會輕易失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