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的,心裡面是帶著仇恨的,當時他又非常瞭解漢朝,所以才能讓漢朝損失慘重》
《一個把他當奴才,一個把他當軍師》
《這傢伙是細菌戰的鼻祖》
《霍去病喝了被瘟疫汙染的水而病死,就是這傢伙乾的》
《作為謀士是成功的,他身體有殘疾,加上大漢對不起他》
《別人只想在漢朝做條狗,非得把別人趕到匈奴做了龍》
《敵人不可怕,可恨的是漢奸》
漢文帝:悔不當初啊,當時真不應該逼迫中行說前往匈奴,終究是為我大漢埋下了禍根。
為了大漢的和平,他派遣和親公主前往匈奴,並讓中行說隨行。
對於大漢朝來說,這個行為本身沒什麼錯的,畢竟一直以來採取的都是和親的政策。
陪同人員那麼多,絕大部分人都是不願意的。
可在國家大局面前,他們願不願意一點也不重要。
可誰能想到,居然出了這麼一個大漢奸,給大漢的軍事行動帶來重大災難。
中行說:未經他人苦,莫勸他人善,這一切都是漢朝的錯,漢朝對不起我,我憑什麼要對得起漢朝。
他滿是怨恨的目光望向漢朝的方向,誓要讓漢朝付出代價。
漢朝不僅閹割他,讓他斷子絕孫,還要拋棄他,把他逼到蠻荒之地。
在踏上匈奴的路上,他就在心中暗自發誓,一定要報仇,讓漢朝付出慘重的代價。
漢武帝:霍去病喝了被瘟疫汙染的水病死的?太好了,終於找到病因了。
原本看到天幕介紹中行說,他還一臉晦氣。
不管大漢有沒有辜負他,他給大漢帶來了沉重的災難,這是事實。
可在看到後世人說起霍去病的死因時,他臉上浮現笑意,心情格外舒暢。
之前他雖然知道霍去病獲封冠軍侯,打得匈奴丟盔卸甲。
可他心裡一直有一根刺,那就是霍去病英年早逝。
現在,他終於是知道霍去病的死因了。
原來是這個大漢奸投毒,讓霍去病喝了汙染的水病死的。
既然知道了死因,那隻要避開這個就行了。
有了戒備,匈奴再想用瘟疫之毒暗害霍去病是不可能的。
去掉最大的心病,他整個人渾身輕鬆,就連看到中行說投毒也不再氣憤了。
消滅匈奴最關鍵的一人就是霍去病,只要解決了霍去病的後顧之憂,還有什麼值得他憤怒的呢?
中行說,一個漢奸而已。
打破了霍去病英年早逝的魔咒,一個漢奸也不過是吊梁小丑,整個匈奴的滅亡也不過是時間問題。
【三,亂世魔王,東漢董卓
董卓,字仲穎,是東漢末年涼州的軍閥權臣,年輕時的他還一身俠義之氣。
但因為時常遊走在西羌人之間,他的品行也開始逐漸扭曲。
隨著董卓權力的增大,他開始獨攬政權。
他挾天子令諸侯,殺少帝立獻帝。
為了完成自己的理想,他將屠刀對準百姓。
他仗著軍權的威勢,放縱士兵,劫掠百姓,搜刮財物,強奪婦女,無惡不作。
然而他的殘暴同時也引起了各地方軍閥的討伐,為了躲避起義軍的圍剿,他決定遷都長安。
他還動用軍隊驅趕洛陽居民,導致大量百姓因此喪命。
之後更是喪心病狂,竟在洛陽城放火焚燒宮殿和民宅,導致繁華的洛陽城付之一炬,滿目瘡痍,直接導致東漢末年成為了混亂年代,全國都籠罩在了一片陰霾之中。】
《只看前半生的話,董卓是個好漢》
《董卓和董仲穎已經是兩個人了,一個被權力腐蝕,慾望滔天,一個少年意氣,勢不可擋》
《董卓的一生就是一個少年屠龍終成惡龍的故事》
《董卓年輕的時候也是討伐匈奴的一個年少有為的將軍,後來野心越來越大了》
《少年的董卓是一個很好的人,可惜長大後被權力矇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