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農業稅之所以沒能像過去幾千年那樣,對商品經濟稅產生徹底的絞殺,反而是後者輕輕鬆鬆對農業稅完成了反殺。
是因為新中華在當時攢到了一把王炸,準確的說是三個歷史級別的重大機遇。
首先是在建國之初打土豪、分田地,進行土改的時候完全把寄生在農業上的地主階層徹底清除掉了。
並且把土地全部收為國有,只向公眾開放了承包經營權,用來防止曾經的土地兼併再次發生。
這樣一來,過去幾千年來商品經濟稅落地的最大阻力,農業地主階級徹底失去了生存的土壤。
第二個機遇是是中華決定解放思想,擁抱商品經濟,走向改革開放之路。
對於商業行為和商業思維的汙名化活動被迅速從生活中剔除出去。
一系列試點工程和專案的展開,不斷證明著商業繁榮帶來稅收繁榮的可能性。
商品經濟第一次在官方口中有了比小農經濟更高的待遇。
第三個機遇就是零一年底中華成功加入WTO世貿組織。
加入了國際商品經濟大迴圈的中華,爆發出了更加巨大的能量。
商品經濟帶來的利稅規模,也已經遠遠把農業稅甩在了身後,農業稅收對於朝廷財政的貢獻已經微乎其微。
尤其是再考慮到徵收農業稅背後巨大的成本,從朝廷角度來看農業稅已經沒有存在的必要了。】
王莽:把土地全部收為國有,只向老百姓開放使用權,用來防止土地兼併再次發生,後世的這個土地改革,不就是朕如今在推行的土地改革嗎?
他深刻明白大漢出現的問題在哪裡,歸根結底就是豪強大肆兼併土地造成的。
也正因此,他篡漢建立新朝後,就下令把土地收歸國有,以此來解決土地兼併的頑疾。
沒想到後世也是實行這樣的土地政策,也不知道是不是參考他的做法。
只不過有些可惜的是,從原先歷史得知,他的土地改革一敗塗地,並且還丟了江山,丟了性命。
他汲取了歷史教訓,沒有大刀闊斧的進行土地改革。
而是採取溫和的方式,一點一滴的推行土地國有化,想要使用潤物細無聲的策略麻痺反對派。
到了那時,等反對派回過神來的時候,就已經來不及了。
可即便如此,他也不確定這次土地改革能不能成功,擔心會重蹈覆轍。
他不禁有些羨慕後世朝廷的同時,也很欽佩後世朝廷能取得土地改革的成功。
他深知想要成功推行土地改革,遇到地主階級的阻力有多大。
可偏偏後世朝廷能夠成功,這讓他羨慕無比的同時,也期待自己也能取得成功。
各朝的地主階級看完之後,內心無不膽戰心驚。
後世為了把土地收歸國有,強行清除了地主階級,這讓同樣身為地主階級的他們難免有些感同身受的傷感。
不過讓他們慶幸的一點,就是這事沒有落到他們頭上,和他們關係不大。
而且他們的朝代不同於後世,後世可以成功清除地主階級,強制把土地收歸國有,但他們的朝代想要如此做是絕不可能成功的。
要是他們朝代的皇上想要效仿後世強行實施土地改革,他們地主階級會讓皇上知道改朝換代的滋味。
各朝的皇帝此刻只有對後世朝廷的佩服,做到了他們想做不敢做的事。
他們身為皇帝,自然非常清除土地兼併的弊端。
歷朝歷代王朝的滅亡,無不是因為土地兼併大行其道,導致老百姓走投無路之下造反引起的。
他們也想要進行土地改革,強行把土地收歸國有,然後重新分配給老百姓,一勞永逸的解決土地兼併的弊病。
可他們也只敢想一想,根本就不敢實施。
別說不敢實施,就是透漏一星半點這種跡象,恐怕就會引得天下戰亂四起。
土地是地主階級的命根子,強行把他們的土地充公,他們一定會聯合起來造反的。
到了那個時候,他們這個皇帝也走到了盡頭,根本不會有半分生機。
要知道一個地主不可怕,一個地主階級才可怕。
嚴格說起來,他們身為皇帝,手中的皇莊無數,他們自己就是全國最大的地主。
土地充公的土地改革,那他們廣袤無垠的皇莊也要充公嗎?
即便他們願意,這個土地改革也實施不下去。
畢竟朝廷的文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