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充實軍隊。
要是壯丁都隱藏起來,無疑讓大漢軍事力量大減。
除此之外,隱漏戶口的百姓多了,也會造成逃稅漏稅,這對國家財政極為不利。
現如今隋文帝的人口普查給了他很大的啟發,或許他們大漢也可以來一次全國人口普查。
相信不僅可以多出不少壯丁,甚至還能增加很多納稅人口,還可以削弱地方豪強的力量。
一舉三得的美事,他已經迫不及待想找大臣商議此事。
蘇軾:隋文帝的這個全國人口普查,不過是將廣大農民束縛在土地上以便進行剝削罷了。別看普查過後多了一百多萬戶籍人口,可卻並不能真實反映隋朝當時社會的經濟發展狀況。
“楊堅在經濟方面的措施還包括全國各地都修建了大型糧倉,每個糧倉的儲存糧食皆在百萬石以上。”
“大唐貞觀年間,發現了隋朝遺留下來的糧倉,隋朝已滅亡了20年,楊堅已經死了33年,可糧倉裡的糧食布帛還未用完。”
“1969年在洛陽發現了一座隋朝糧倉遺址,面積達45萬多平方米,探查出259個糧窖。”
“其中還有一個糧窖留有已經炭化的穀子50萬斤,由此可見隋朝的富裕與強盛。”
各朝的老百姓聽得暗暗咋舌,直呼不可思議。
隋朝到底修建了多少大型糧倉,居然到了後世還有糧食存在。
儘管糧倉的糧食已經燒燬碳化,但也足以說明隋朝的富裕強盛,糧食都已經多得吃不完。
各朝的皇帝顯得尤為驚訝,沒想到隋文帝建造了這麼多規模龐大的糧倉。
而且每個糧倉都儲藏了百萬石糧食,這才是最為恐怖的。
很多皇帝或多或少都聽說過隋文帝時期國家富裕,今天可總算見識到了。
楊堅得意洋洋的揚起頭顱,臉上容光煥發。
他深知民以食為天的道理,老百姓的頭等大事就是吃飯問題。
也正如此,他才大規模在全國各地修建糧倉,就是為了以防哪一天出現糧食短缺的情況。
“楊堅小時候生長於寺廟之中,素衣素食,生活節儉,這使他養成了崇尚節儉的性格。”
“楊堅雖然貴為天子,但不喜歡大魚大肉,不用金玉飾品,宮中的妃妾不佩戴精美飾品,很是節儉。”
“楊堅深知節儉的重要性,教育太子要節儉,說國家沒有因為奢侈腐化而能長治久安的。”
“楊堅還提倡官員節儉,也正是因為節儉,剝削較少,民眾能夠安居樂業,戶口和財產劇增。”
“又加上其他一些促進生產的措施,在很短的時間內,百業興旺,經濟繁榮景象由此而生。”
隋文帝時期的老百姓聽完連連點頭,一個個深以為然的表情。
他們陛下勤儉節約的美德傳遍天下,老百姓全都知道。
也正因如此,他們十分敬重皇帝陛下。
這麼好的皇帝,是上天賜給天下百姓的,是他們老百姓一輩子的福氣。
一些朝代的老百姓紛紛露出羨慕的表情,他們也想要一個勤儉節約的皇帝。
一想到他們的皇帝揮霍無度,鋪張浪費,驕奢淫逸,他們就倍感無奈。
攤上這樣的皇帝,他們也無可奈何。
楊堅對於自己從小養成的勤儉節約習慣很是得意,畢竟這樣的美德可不是每一個皇帝都有的。
很多皇帝生活奢靡,驕奢淫逸,最終導致丟了江山。
他以前經常告誡太子要節儉,可太子楊勇卻充耳不聞,反而奢靡成風。
也因為這個原因,他以前才不喜歡太子楊勇,想要廢立太子。
“楊堅下令不封禁山林,打破了兩晉南北朝時山林之地多被官吏富豪壟斷的局面。”
“金銀礦產不再屬於國家,百姓可以自行開採,並取消了冶礦的稅收,進一步減輕百姓的負擔。”
“楊堅為了鼓勵工商業的發展,取消了商業稅,在全國進行工商貿易不用繳納賦稅。”
“開皇年間工商稅收已經絕跡,隋朝成為無工商稅收之國,農業土地稅成為隋朝的稅收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