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龐玉先在淺水原南駐紮以引誘敵人,敵將集中軍隊前來抗擊,龐玉軍幾乎失敗。”
“這時李世民親自率領騎兵出其不意出擊,敵方將領遠遠望見,再次回軍抗拒。”
“李世民率領精銳騎兵數十人攻入敵陣,他與軍隊裡外配合一齊奮力攻擊,敵人全軍潰敗。”
“李世民斬賊首級數千個,掉入山澗山谷而死者不計其數。”
“李世民率領隨從二十多個騎兵追趕逃跑敵軍,一直追擊到敵人大本營。”
“當晚,李世民大軍陸續到來,四面合圍,令敵人恐懼不已。”
“早晨,薛仁杲開啟城門投降,李世民俘虜對方的精兵一萬餘人,男女五萬口。”
李淵:主播又來這套,朕什麼時候被嚇得想遷都,不能為了捧老二就貶低朕吧!
之前主播透過貶低他來抬高老二,他都沒有說什麼,結果這次又來這一套。
薛舉建立的西秦政權雖然強大,也遠遠不是大唐的對手。
即便老二出征不利,打了敗仗,他也不至於嚇得遷都。
他大唐兵強馬壯,打敗西秦政權不成問題。
況且老二隻是生病了,並非不是薛舉的對手。
只要老二病好了重新來過,打敗西秦政權輕而易舉。
所以說他嚇得想遷都,這根本就是無稽之談,假的不能太假。
“在戰勝敵人後,李世民和諸位將軍大擺慶功宴,有人趁機問出了心中的疑惑。”
“剛開始大王野戰攻破敵人,但敵人還保有堅固城池,而大王沒有攻戰之器具,用輕騎兵轉戰追逐,不等待步兵,直接迫於敵人城下,我們都懷疑你不能取勝,然而竟然攻下了城池,這是什麼緣故?”
“李世民:這是用權宜之計逼迫他,使他們的計謀沒有機會發出,因為這個原因戰勝。”
“李世民:敵方將領依靠往年取勝,加之長期養足了銳氣,見我軍不出,心中對我輕視。現在敵軍見我出戰,十分高興,全部軍隊前來作戰,雖然我已擊破他,但擒捉殺掉的還少。假若不急速追逐,敵軍回軍投入折墌城,薛仁杲收攏安撫,那就不可能戰勝了。”
“李世民:再說敵軍兵眾都是隴西人,戰敗逃散,來不及回顧,敗逃到隴外,則折墌城自然空虛,我軍隨後壓上,敵人因恐懼而投降。這些可謂是已定的計劃,諸君難道全部看不見嗎?”
“眾位將領聽完後,對李世民是佩服不已,紛紛表示這不是普通人能想得到的。”
李世民不禁點點頭,表示贊同,情況也確實如此。
主播所說的那番話,也正是他當年親口說的。
他之所以不等著大部隊到來再去攻城,只因他看得到其中的最佳進攻時機。
當初他雖然使用計謀打敗了敵人的主力部隊,但根本就沒有殺多少人,敵人的實力還保留著。
一旦敵人跑回老巢緩過勁來了,那他到時候就不好對付了。
況且他下令追趕也是想要嚇唬那些敵人,把敵人嚇回老家。
那些敵人都是隴西人,只要一路嚇唬敵人,那些敵人就會繞過城池跑回老家。
如此一來,敵人堅守的城池就沒有多少守軍了,他再去攻打的話就容易多了。
最後事實證明,戰事的發展也都在他的預料之中。
“熱血青年李世民打仗時總是身先士卒衝在最前面。”
“這種打仗方式,讓李世民總能清晰的感知戰場的第一手資訊,從而做出絕對精準的戰略決策。”
“當然,這種戰鬥方式的缺點就是危險。”
“李世民的六匹神駒,颯露紫身中九箭而亡,拳毛騧(gua)身中九箭而亡,什伐赤身中五箭而亡,青騅身中五箭而亡。”
“戰馬如此,那戰馬上的人可想而知有多麼危險。”
李世民:朕小時候沒有看過太多兵書,但是總能一眼就看到敵人的弱點所在。
他最後仔細思索了一下,為什麼可以在戰場上非常準確的做出戰略決策。
這多少得益於他親臨戰場前線的拼殺經驗,這種身臨其中的戰爭感悟可比兵書上學到的更加鮮活。
不過雖說親臨戰場能夠讓他做出最準確的決策,但缺點同樣明顯,神駒的下場就是代價。
六匹神駒是他最喜歡的坐騎,可最終的結局卻並不好,相繼戰死沙場。
不過為了表彰這六匹神駒做出的貢獻,他已經讓人制作昭陵六駿浮雕石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