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95章,經濟過熱與高速擴張的大漢

第395章,經濟過熱與高速擴張的大漢

大漢歷九年,十一月二十日,長安城,丞相府

“蜀郡,巴郡,南郡,九江郡,衡山郡,廬江郡,東郡,東郡,薛郡,濟北郡,臨淄郡,這麼多郡都要增加作坊,好傢伙,他們哪裡來的錢財?”

徐凡這個天子還在墨子學院上課,但周章這個丞相卻已經開始在為下面的郡守頭疼了。

陳錘道:“這兩年朝廷財政增長的非常快,地方上的郡縣擠一擠還是能擠出一些錢財的,他們申請的不是煤礦場,就是水泥廠,紡織廠等小作坊,這些作坊不比鋼鐵廠,投入的成本極低,也不需要朝廷提供人才支援,作坊建設的週期又極短,按照現在的情況23年就可以回本。”

當然還有一點陳錘沒有說,就是出成績也快,兩三年時間就可以回本。

不像現在建設一個鋼鐵廠,10萬斤級別的高爐,光建設週期就有半年多的時間,加上各種配套設施,沒有一年時間根本不能點火,因為成本高,回本的週期也極大的增加。

於是就出現了很奇特的一幕,隨著大漢的高爐越來越大,越來越先進,地方上想要申請建設鋼鐵廠的,太守反而更少。

如果朝廷出資,對他們來說是意外之喜,但要是不出資,他們是不會想碰這種專案的。

他們更加認可短平快的專案,關鍵是這些專案,他們本地的小金庫就能支援開動,沒有朝廷這個婆婆在上面管著比較自由。

而這波大漢的盛世正好充裕了地方官署的小金庫,他們有能力弄這些小專案。

大漢朝廷和地方上的財政分稅非常簡單粗暴,三七分,七成歸朝廷,三成歸地方,地方上還有一部分官田作為地方府衙的日常開銷,一部分職田作為地方官的俸祿。

當然各個郡的情況也不盡相同,像邊境小郡,人少地多,還保留了官田。但像關中,三川郡,陳郡這樣人口稠密的郡縣,這部分田地就被分光了。

地方上的日常開銷和官員的俸祿,都是靠著稅收支付。

漢承秦制,徐凡的生活經歷也導致他是一個大政府主義者,他比這個時代的人其實更加適應秦朝的大政府。

但徐凡比始皇帝更加實際,他明白龐大的官吏體系對財政消耗的巨大,秦朝就是小馬拉大車,結果導致國家都崩潰了。

徐凡對秦吏系統進行了大幅度精簡,省去很多壓榨百姓的官吏,最基層的村裡以自治為主忽然想到希望國居然還多了大秦的囹圄制度,不愧是集封建時代糟粕大成者,形成了現在的漢吏系統。

當然即便大幅度精簡,大漢朝廷的官吏也遠遠超過了後世的封建王朝,三成的稅收只夠勉強養活地方上的漢吏。

地方上的漢吏想要上馬大工程,像翻修城池,修馳道,軌道,建作坊,都極其依靠大漢朝廷的轉移支付,所以這幾年大漢的賢者會變得日漸激烈起來了。

因為自己本地多了一個作坊,地方上的發展就會加速,財政收入就會增加。同時本地富裕了又會虹吸四周發展慢的郡縣,形成強者愈強的馬太效應。

幾年的賢者會下來,地方上的郡守和本地的賢者已經明白他們是一根繩上的螞蚱,反而很多以前的老朋友卻成為從政上的競爭者了。所以大漢郡守們在賢者會上的爭鬥火氣特別大,很多老朋友在賢者會上都大打出手。

但大漢又和後世的封建王朝不同,和一成不變的封建王朝相比,大漢在徐凡的推動下,一直處於快速變革當中,天下的產業發展極其快,任何阻礙產業發展的個人和勢力都被徐帆打了粉碎,大漢產業發展的速度已經達到了第一次工業化的速度。

這讓整個天下的財富快速增加,大漢的稅賦也處()

於節節攀升的狀態當中。開國不到十年時間,大漢的稅金增加了三倍,這是所有封建王朝都難以達到的增長速度。

水漲船高之下,大漢的地方郡縣手裡也有不少活錢,攻佔大漠之後,大漢打通了紡織產業鏈上下游,加上整個大漢處於一波戰爭景氣的狀態當中,地方上的郡守看著民間作坊主大發其財,他們也不甘示弱,也把地方上的結餘投入建設作坊當中。

於是陳錘這個少府令就發現,地方上的作坊爆炸式增加,他擔心出問題,只能找到周章這個丞相彙報了。

周章想了想道:“這是地方省下的錢用來發展作坊,朝廷也不好干預,不然容易寒了地方漢吏發展之心。反正兩三年就可以回本,讓他們自己弄吧”

上計令張蒼卻馬上道:“丞相,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