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22章 ,艱難的田賦改革與主動前往新大陸

大半個歐亞大陸的資源,才讓大漢7000萬百姓,在第一次工業革命的技術水平當中,解決了溫飽問題,一部分百姓生活水平達到小康標準。

但解決溫飽之後,大漢的百姓有了更高的追求,那就是實現家族階級的躍升,而想實現這一步,一就是去大漢的各大諸侯國,那裡屬於開拓狀態,機會更多。

二就是最容易實現最主流的方法,讀書。只要能考上中學,成為大漢龐大產業鏈上的一顆螺絲釘,在大漢躍升為中產是不成問題的。

而此時的大漢依舊是6年義務教育制度,讀小學的花費低(這也是相對而言的,紙墨筆硯花費也不小。)

但中學的花費卻不少,每年的學費就四五千,要是家中小孩多的話,十幾年的積蓄可能在讀中學的那三年時間消耗一空。現在的大漢和後世有幾分相似,教育,醫療和住房所謂的大漢百姓新要面對的問題。

而就在這個時候,周勃找到徐凡。

他看到徐凡馬上訴苦道:“陛下,要是您知道金銀礦的位置,何不告訴朝廷?讓朝廷直接掌管這些金銀礦,這些增加的收入可以讓朝廷做很多的事情,您一直設想的降低農業稅就有著落了。”

周勃為大漢的丞相已經有4年時間,他這四年時間主要就在做兩件事情,一件就是延續蕭何曹參他們的政策,大力建設基建專案,讓大漢54個郡都有軌道連線,同時以鐵軌取代木軌,建設大漢的鐵軌主幹網路。

搞大基建就相當於財政轉移,把朝廷收上去的財富再次是轉移到地方來,可以帶動當地百姓的就業情況,提升沿線鋼鐵行業的發展,對地方而言有百利而無一害,所以地方郡縣各級漢吏,對朝廷修軌道,修鐵路,修碼頭,修瀝青馬路,都是舉雙手支援,所以大基建周勃這4年來做的非常順利,幾乎沒有任何阻礙。

二就是深化大漢的稅制改革,降低大漢農戶的負擔,提升他們的收入,讓農戶的收入也能達到大漢的小康標準。

田賦的改革就非常複雜,周勃推動了4年,即便有天子的支援,農家在地方上協助,但降低農賦依舊是在艱難的推進當中。

目前還只是在上郡,九原郡,雁門郡,北地郡等大漢十個最貧窮的邊郡,他們的田賦由三成減少到兩成,周勃想要在自己兩個丞相任期之內,把大漢的田賦由三成降低為一成,依舊是任重道遠,甚至可以說幾乎沒有希望完成。

在大漢增加稅率困難,降低稅率更加困難。尤其是農稅,涉及到方方面面,說是牽一髮而動全身也不為過。

這些年大漢產業發展的極快,加上大漢朝廷又手握少府這樣的吸金利器,大漢朝廷收入增長是非常快的,減少一些田賦是沒有問題的。

但這個問題真正的阻礙是在地方郡縣,他們的收入本就不高,田賦甚至佔據很大一部分,朝廷收銀錢,可以透過大漢的四大錢莊系統,把這部分財富快速的轉移到朝廷中央。

但如果朝廷收的是糧食,棉布,絲綢,食鹽這些實物因為其龐大的數量和高昂的轉運費用,朝廷就不得不把這些物資留在地方,建立倉儲與儲存這些物資。

而管理這些倉儲的就是他們了,這都不說地方漢吏貪汙腐敗浪費的物資了,即便是合規合法的手過留油,也能讓地方上截留不少的財富。

朝廷減少田賦,地方上郡縣損失是最大的,他們的收入本就不高,再一減少,更是入不敷出了。

而縣鄉兩級更加不願意減免田賦,因為大漢的工業化,還處於以點帶面的狀態當中,只有幾個工業郡算是比較富裕,其他郡城可能可能也有一些小的產業,能收到一部分商業稅和產業稅。

但大漢大部分縣鄉,依然是農業佔據主導的狀態當中,田賦佔據了他們絕大多數的收入,尤其是到鄉一級,全部的收入幾乎就是來自於田賦。

幾年前周勃就調查過,大漢鄉里幾乎就是吃飯財政,這朝廷一減少田賦,他們就立刻缺少一大塊收入,基層的小吏對減稅意見是最大的。

這就導致了周勃推進減稅極其困難,畢竟朝廷上施展的政策也需要這些地方上的漢吏來支援,這些人都有情緒政策就根本推不下去。

所以周勃這四年時間,首先是在上郡試點,第一步強縣弱鄉,分化和清理對田賦改革意見最大的鄉署漢吏。為了減少阻礙,他幾乎砍光了鄉署一級漢吏,把這些土霸王調到縣署,把編制全部調到縣署,不想去的,一律罷黜,鄉署的功能迭加到縣署,允許農戶用錢財和糧食交稅,減少農戶上繳稅的手續。

同時又向上郡漢吏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