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25章,各自美好的前途

第525章,各自美好的前途

法家的這個模式讓徐凡既熟悉又陌生,有的像上計經濟,但又不是完全一樣,又有的像蘋果的產業鏈管理的模式,只不過主導這一切的由蘋果變成了法家的官吏而已。

就目前情況來說這種主導的經濟模式極其匹配大漢現在的情況,發展極其迅速,法家還把這一模式推廣到麻布棉布行業當中,都獲得了極大的成功,讓陳郡的布匹產業幾乎翻了一倍,年產能突破了千萬匹,成為了的大漢紡織業的中心。

對此徐凡也只能感嘆,法家不愧是戰國以來最強大的主角,就這執政經驗也甩後輩幾十條街,從農業社會跨度到工業社會都能無縫連線,這省了多少學費!要知道後世工業國交的學費都能堆成一座金山了。

尤其絕的是,法家陳郡快速發展的產業和大漢均田制繫結在一起,他們大肆在農村招募工匠,但對這些工匠有個要求,有了差事之後,就必須交還大漢的土地,由朝廷重新分配。

在大漢有土地可以解決溫飽,但農戶的收入顯然是不如工匠的,越是產業大郡情況越是這樣,陳郡的一戶農戶一年可以賺三萬錢,但平均下來每個月也就不到3000錢,這不是一個人,而是一戶七八口人,除了老人小孩,哪怕只算鄉村的青壯,他們的月俸祿也就不到千錢,而在陳郡,工匠的普遍底薪是1500錢,普遍俸祿是兩千錢,所以一個工匠的收入就可以抵一戶,而陳郡的工匠普遍是雙薪家庭,哪怕是年長的父輩也能合理的利用起來,一年也能賺個三四千錢的養老費,所有陳郡工匠的收入大概是農戶的2-3倍左右。

同時工匠也可以透過提升技術提升俸祿,他們的俸祿每隔幾年就有一定的增加,而在農村想要提升收入就很難了,土地是固定的,收入也是比較固定的。

所以陳郡的農戶能得到一個工匠的差事,他們也願意交出土地,在在法家這一系列的政策之下,陳郡農戶不是被轉化成為了工匠,就是被勸導去江南屯墾,鄉里土地矛盾得到改善,一狹五口治百畝田的景象再次出現在陳郡,同時他們又把產業鏈上的農戶組織起來,讓農戶收入增加,這才讓陳郡全郡實現小康。

而陳郡也第一次出現工匠數量超過農戶數量的事情,也因為產業大興,陳郡本來有落後的趨勢卻再次飛速發展,追上長安城和會稽郡,甚至可以說,會稽郡要不是發現了天竺,有天竺市場這個外掛,陳郡甚至可以追回經濟第二大郡的寶座,至於長安城這裡就不做比較了,畢竟以全國奉一城,這已經是gm了。

就現階段而言,長安,會稽郡,陳郡是大漢的三個一線城市,三地加每年上繳的財政收入突破一百六十億,佔據大漢財政的四分之一,三川郡在輕工業被會稽郡追上,重工業又比不上長安陳郡這些大郡,這場激烈的競爭當中已經被落下,成為二線領頭羊,而南陽郡,臨淄郡,蜀郡,邯鄲郡則跟在三川郡之後,大漢餘下的郡縣,用大漢後世的話來說就是三線了,吃個飽飯不成問題,發財就不要想了,每年靠著朝廷的財政支付進行基建。

陳郡這五年突飛猛進的發展看到四周的漢吏心癢癢,官私合營的模式漢吏太喜歡了,在這種模式下,他們的權利無限增加,可以決定一個產業的興衰,可以加速產業的發展,還可以出政績,這簡直是天下最完美的制度。

這個時候大漢的漢吏看法家也順眼多了,難怪當年始皇帝要依靠法家來統治天下,他們真可以制定讓人舒心的制度,想要辦事情還真少不了法家。

從前年開始,潁川郡,九江郡,衡山郡等郡縣漢吏都上書要把官私合營的試點擴張到他們的郡縣,但卻統統被徐凡以條件不成熟拒絕,而這一拒絕就是三年了,下面的漢吏都有的不懂天子的意思了?

這是在警惕法家,還是不喜歡官私合營,所以他們想要周勃再問天子的意見。

而周勃也想要把這個模式推廣到大漢,畢竟他是這個模式的發起人,這模式推廣成功也是他的政績,而且這比減農業稅更加能出成績。

徐凡想了想道:“今年上計之後,把九江郡,衡山郡納入官私合營的範圍,任命鄭齊為九江郡郡監軍,謝俞為衡山郡郡監軍,九江衡山兩郡的官私合營就由他們推動。”

九江郡和衡山郡在大漢就是兩個小透明,而且他們也極其倒黴,夾在大漢兩一線大郡之間,當地的青壯百姓差不多都要被兩郡吸光了,而商賈也差不多被會稽郡吸光了,雙重buff疊加,這兩郡每年的上計考核都不怎麼樣,所以他們對改革的動力最足。

周勃喜道:“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