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88章 ,養老危機與複雜的經融體系

略是一樣的,而且可行性也非常高,新的天子好要減免他們教育支援,醫療支出,這就讓長安的百姓內心湧現熟悉感和好感,這和大漢前30年的政策是一模一樣,天子提出了一個目標,而他們就向著這個目標前進。

長安的百姓頓時安心起來了,天子還是站在他們這一邊,自己的生活不會有太大的變化,大漢的盛世也不會有太大的變化。

諸侯大會也是極其順利,五皇子徐愛軍被天子冊封為天竺王,封地於天竺,天竺商社的管理許可權被移交給新的天竺王。天竺商社下轄的農林牧漁等基礎的農業設施將會歸天竺國所有。天竺商社的各個工廠將會按照股份分配給各個股東,其中皇家的股份歸了天竺王,龐大的天竺商社就這樣被拆分。

對於這點,大漢上下其實早有預期,即便是進入了工業化時代,大漢的這些商人不像他們那些西方的同輩那樣權勢滔天,他們的政治地位依舊比較低,受到大漢主流社會的壓制,以商社控制一個國家,大漢的主流社會是不認可這一行為的。

大部分人已經在預估天竺商社什麼時候被拆分了,甚至天竺商社拆分的方式都和大家預想的差不多,皇家以皇子鎮壓天竺,剝離天竺商社的統治權,這個龐大的商社就此煙消雲散。

而後就是大漠諸侯移封的事情,其實這也基本上是公開的秘密了,早在諸侯大會之前,這些諸侯就跑到太上皇跟前,請求太上皇給他們找一個富裕點的封國。

整個大漢都知道太上皇是有名的點金手,全球哪個地方有金銀礦,哪個地方富裕,太上皇通通都知道,這些諸侯為了自己家族的富裕,直接撇下老臉來求太上皇了。

徐凡也不好拒絕,一來這些老兄弟在大漠吃風沙吃了20年,對比大漢其他諸侯的確可憐。二來遷移諸侯對大漢來說也是固本培元的好事情,大漠經過了這些諸侯教化20年,已經認可了大漢的統治,認同了漢人的身份,大漢朝廷可以設郡縣直接統治這片地區。三是為其他地區遷移諸侯做示範,在徐凡的內心當中,大漢的完整版圖,包括江南和遼東,這些地區後面肯定是要收回來的。

和荒涼的大漠相比,遼東江南的諸侯想要移封諸侯國難度就非常大了,但有這個先例之後,朝廷移封這些諸侯就有法統,名正言順在政治上是非常重要的,華夏曆史上有多少個瘸腿的王朝就是差在這四個字上。

以後大漢即便是要收回這些富裕的諸侯國,在政治宣傳上也可以佔據上風,沒道理,你們這些諸侯國只能從窮的地方遷移到富的地方,就不能從富裕的地方遷移到窮地方去。

徐凡乾脆點出來後世最有名的金礦,讓這些諸侯去挖金礦,反正現在全球的工業中心只有大漢,這些諸侯挖出來的金礦也會流向大漢,更不要說大漢朝廷還能分其中的一半呢,有這些黃金的加持對大漢的經濟是利好的。

此時大漢的貨幣極其複雜,是一種金銀本位,加貨物本位,再加信用本位的混合本位制度。

這其中原本可以充當貨幣本位的糧食,布匹,香料,白糖,鐵錠因為其產能越來越多,甚至還出現了過剩的情況,已經開始逐步退出貨幣的體系,變成一種普通的商品。

而金銀本位卻在加強,本來大漢快速工業化,金銀的數量是跟不上大漢工業發展需求的,但徐凡開外掛,三番市的金礦被提前挖出來,中殷洲的金銀礦也被提前挖掘出來,這些經營的收入極大的加強了金銀本位。

最後是信用貨幣,也就是大漢的紙幣,這隨著大漢工業實力的增長,金銀數量的增加,反而加深了信用貨幣的信任度,即便徐凡知道後世是信用貨幣的天下,但他一個人不可能扭轉整個天下人的想法。

整個大漢從上到下是認可信用貨幣作為金銀的補充,而不是相反的情況,而且大漢也沒有因為缺少金銀而爆發危機,從上到下都沒有推動信用貨幣的動力。

等大漢的經濟進一步壯大,當全世界的金銀都無法滿足大漢經濟的需求時候,自然會有人想辦法推動信用貨幣的

而且徐凡內心也有一些顧慮,後世有一個白頭鷹諷刺笑話,美金的可信度比不上寶鈔,30年時間就貶值了98%。朱元璋和他們比都成為了老實人了。他也不知道真假,但貶值是一定的。

信用貨幣後世宣傳了那麼多好處,好像是經濟發展的必然的結果。但他們卻從來不提信用貨幣的缺陷,哪怕這缺陷就光天化日擺在那裡,但人家也不宣傳,不談論,不說明。

買包子都費勁的金元券,價值50萬馬克的麵包,冥幣都寫不出來的數字,這一切不是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