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82章 交趾都司

朱由檢看向兵部尚書兼軍令總長陳奇瑜,“軍令部做出的規劃中,安南設定多少衛所軍合適?”

“回稟陛下,按照軍令部之前的規劃,加之我大明實際情況的綜合考量,在安南設定十五萬衛所軍是適宜的。最不濟,也要設定十萬衛所軍,倘若再少的話,就難以應對安南錯綜複雜的局勢了。”

朱由檢又看向其他人,“諸位以為如何?”

畢自嚴說道:“陛下,我大明境內的衛所已經全部裁撤,現有的兵馬皆是募兵而來,倘若在安南設定十五萬衛所軍,就勢必要從我大明境內抽調兵馬,考慮氣候影響,多半是要從南方抽調。”

“南兵本就羸弱,如今收復安南、呂宋、南洋,也多是從南方抽調兵馬,如此一來,南方的防務,是不是就過於削弱了?”

朱由檢沒有回答,而是以目示意陳奇瑜。

陳奇瑜心領神會,“畢閣老所言,確有道理。軍令部在規劃之時,也曾考慮過這些。”

“衛所軍,顧名思義,就是在重要、險要之地設立衛所,八分軍事,二分屯田,亦或是七分軍事,三分屯田,還是要寓兵於農的。”

“在安南設立衛所,可以效仿洪武年間那般,遷移百姓於衛所中,負責屯田,維持治安,若是遇到戰事,則協助守城,野戰則交由戰兵負責。”

畢自嚴點點頭,有戰兵,有輔兵,分工明確,這不就是相比較之前強化版的衛所嗎。

不過畢自嚴轉念一想,也沒有比衛所更好的辦法了。

東瀛都司日本人那一盤散沙似的抵抗,成不了什麼氣候。呂宋都司,盡是些未開化的土著人,更成不了什麼氣候。大明之前已經在安南栽過跟頭,不得不讓人重視。

朱由檢思索一陣,“在安南留下十萬戰兵,再從我大明境內遷移十萬戶百姓至安南,編入各個衛所,每戶出一青壯充作輔兵,負責屯田及維持治安。”

“告訴這十萬戶百姓,到了安南就給他們分地,而且是已經開墾好了的田地。”

“另外,在東瀛都司抽調一萬五千僕從軍,在朝鮮徵召一萬五千人,在呂宋都司徵召五千土著人,再徵召五千蒙古人。將這些人分散編入軍中,以我大明軍官為統領,朝鮮軍官輔之,協助我軍維持安南治安。”

“十萬戰兵,十萬輔兵,再加上這四萬雜兵,以二十四萬人馬再加部分海軍,在安南及占城站穩腳跟。”

“衛所產出,加上當地稅收,我大明再補給部分,足夠駐守安南的軍需了。”

“倘若還是不夠,則酌情從當地收購。”

“在安南的衛所,按照永樂年間設定的交趾都司那般,再酌情增設,占城也根據地勢地形設定衛所,歸交趾都司節制。”

“至於交趾都司的軍事主官,朕決議設立三人,一人為占城總兵,負責原占城地區治安。安南則以清化府為界,以北設立鎮守交趾總兵官,以南設立安南總兵,分割槽負責。”

“安南總兵、占城總兵,皆歸鎮守交趾總兵官節制。”

“諸位,關於這三位總兵,可有合適人選?”

朱由檢這話看似是在問眾人,但實際上是在問英國公張之極和兵部尚書兼軍令總長的陳奇瑜,因為在場的就這倆人負責軍事。

英國公張之極,那肯定是想,我老張家,世鎮交趾都司。

但,這不可能。

一來,軍中能挑大樑的,就兩個人了,一個是英國公張之極,還有一個就是黔國公沐天波,可沐天波才二十歲出頭,太年輕了,就只能由他英國公張之極來。

二來,中央集權是在不斷發展的,甚至可以說是不斷加強的,無論是誰,都不會再看到一個地方軍閥的誕生了。

三來,沒人有當初西平侯沐英和明太祖那樣感情了。沐英,那是明太祖和馬皇后一手帶大的,和親兒子一樣,現在誰能和皇帝有那份感情。

就是永樂年間的張輔,也不行啊。

張之極也知道自己不可能像當年的西平侯沐英那般,所以他很識趣的沒有毛遂自薦,“陛下,臣舉薦樂城伯金日觀為鎮守交趾總兵官。”

“樂城伯先在遼東任職,清剿建奴,屢立戰功。再調任登萊副總兵,亦熟悉海戰,後隨西寧侯收復呂宋,再後率軍支援安南,收復占城,功勳卓著。”

“樂城伯有經驗,有能力,有資歷,能服眾,臣以為可擔此重任。”

金日觀,歷史上在崇禎十年的皮島海戰中,以身殉國,絕對的忠勇之臣。

朱由檢點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