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這樣,陳國朝廷每天都能收到各類案件的奏摺,查抄出來的銀子越來越多,朝廷官員的空缺也越來越多。劉元景多次催促柳輕舟拔擢官員,填補空缺,柳輕舟對一些緊要職位做了補充,其它都要再斟酌,官員本來就多,這次剛好是難得精兵簡政的機會。柳輕舟在民間時,接觸到不少普通百姓,知道普通農民在交完公糧和稅賦時,剩下的糧食不到自己每年收穫的三分之二,如果是佃戶可能連三分之一都拿不到,勉強只能吃飽。遇到天災只能賣田或逃荒。很多人都賣了田,去幹別的營生,但不論你有沒有田,還是要按人頭來繳納公糧和服徭役,負擔也不會少了半分。 柳輕舟提出要減輕百姓的賦稅,易苗和劉元景都表示贊同。但怎麼減免賦稅卻是個複雜的問題,柳輕舟下令駐紮各州的戶部官員在清查賬目的同時,也要對地方的賦稅進行清查。陳國百分之八十的人口都在從事農業,想要減少百姓負擔先要減輕農民的負擔。田賦無非是按照家庭擁有的田畝數量和質量來收的。讓柳輕舟吃驚的是陳國的法定田賦是百分之八,可為什麼太平村裡的村民要交掉三分之一的糧食。太平村是山區,土地並不肥沃,產糧也不多,三分之二的糧食也僅夠一家人的口糧。柳輕舟從戶部調來太平村所屬韶西縣的魚鱗冊檢視。魚鱗冊是官府登記土地所有權而編制的土地登記簿冊,上面詳細記載了土地的大小,形狀,土地等級,所有人等資訊。讓柳輕舟奇怪的是太平村與她相熟的那幾戶人家的登記田畝數量和實際數量相差不大,特別是自己寄宿的劉大叔家,田畝數和實際數量一絲不差,記載的繳納數也是百分之八。為什麼劉大叔實際交的田賦和記載的相差這麼懸殊,柳輕舟完全不明白這事怎麼回事。經過進一步的瞭解,這魚鱗冊分成了三份,分別儲存於戶部,州府,和縣衙。為了弄清太平村村民賦稅的問題,柳輕舟派禁軍直奔韶西縣縣衙封存了魚鱗冊送往東京待查,同時下令讓不久前派駐州里的戶部官員也把州里儲存的韶西縣魚鱗冊送往東京。 三份魚鱗冊送到戶部,經過查對後沒有問題,賬面絲毫不差。柳輕舟只能親自前往檢視。來到戶部,柳輕舟看到三堆分別擺放的縣,州郡,戶部的賬冊,柳青州挑選了韶西縣的三份魚鱗冊找到太平村做了比對,還真是一模一樣。這樣的狀況,讓柳輕舟感到非常茫然。她無意間看到房內的另外一處還雜亂的堆放著許多賬冊,便詢問是什麼。戶部的官員回答說是太平縣的其他賬冊。柳輕舟在派出禁軍時,吩咐禁軍軍官秘密前往,傳完命令直接把魚鱗冊運回,不許和縣裡官員接觸。禁軍軍官這次嚴格執行了柳輕舟的命令,可他們都不認字,搞不清楚哪些是魚鱗冊,又不能問縣裡的人,索性就把縣衙裡所有的書都帶了回來,甚至包括縣令書房裡的書。柳輕舟走到那堆書前,看了看,有人丁冊,賦役冊等一些賬冊。隨手翻了幾本,一種封皮空白的賬冊很快引起了她的注意,她挑出一本封皮空白的賬冊,翻看了一下,居然是另外一份和魚鱗冊內容差不多的賬冊。 柳輕舟命人把封皮空白的賬冊全部挑了出來,經過分類,另外一份魚鱗冊很快面世了。這份魚鱗冊中記載的劉大叔擁有田畝數是其他魚鱗冊的三倍多。原來韶西縣中有兩套賬冊,應付朝廷檢查時是一套賬冊,實際收取田賦時用另外一套賬冊。這次要不是派去的禁軍不識字,把他們的私賬都運了回來,柳輕舟無論如何也不會發現這個秘密。識字的人拿著這三份一模一樣的魚鱗冊查再多遍也不會看出問題。這套無封面的魚鱗冊卻是實際收取田賦時用的賬簿,為什麼會有這套魚鱗冊?因為擁有眾多田產的豪紳們要少交稅,而縣衙的書吏們也恰好要賺錢。豪紳們為了少交田賦,就買通書吏,修改魚鱗冊把自己擁有的田產登記在其他人名下。可魚鱗冊有三份,縣衙的書吏修改後很容易被查出來,他們便加班加點的又做了一份假的。所有的修改都在這一份新造出來的上面,豪紳們的大批田產都被分散登記在了一些完全不知情的農民的名下。交田賦時按假魚鱗冊交,由這些不知情的農民來交,如果分攤的農戶數量夠多,農民也不會感覺到田賦的增長。百多年來,越來越多的豪紳在兼併土地後都這樣買通書吏來躲避交賦,擁有土地的農民分攤他人的田賦也越來越多,漸漸就到了不能溫飽的境地。那些不識字的農民弄不明白這裡的貓膩,只感覺朝廷的田賦一年比一年的重。 弄清這一切,柳輕舟非常生氣,馬上命人把韶西縣的縣令,縣丞和主簿都抓進了東京。經過審問,韶西縣的縣令和縣丞把所有責任都推給了掌管文書的第一責任人主簿,主簿無人可推,只能向柳輕舟揭露了陳國另外一個基層官場人人皆知的秘密。這個秘密就是陳國所有的縣都會有這麼一份假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