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州城處於盤古大陸陳國東南,北面靠山,南面臨江,東西兩面都是鬱鬱蔥蔥的桑林。因為這大片的桑林,武州城成了陳國重要的蠶絲和絲綢產地,又因為城南面的大江,武州城建成了陳國一流的內陸碼頭,也是陳國重要的物資集散地。南邊的海鹽,水果,西邊的糧食,布匹都要經過武州城源源不斷的運往都城東京。武州城內各地商人云集,熙熙攘攘,人口有三四十萬,商業發達且物產豐富。 武州城北,與城南的人聲鼎沸不同,清淨了很多。城牆外,一片柳林中有一座白牆綠瓦的私塾。從私塾中時不時傳出朗朗的讀書聲讓私塾顯得超脫與塵世之外,世間一切俗事都與這些專心讀書的孩童沒有絲毫關聯。這座書院名叫正德書院,是城北有名的私塾,放到現在說就是正德私立名校,升學率排名全城第一的書院。許多有名的老先生在這裡開課授業,吸引了眾多世家,平民子弟在此就讀。時至正午,私塾門外一下子變的熱鬧起來,下堂的學童對夫子們施禮告別後,三三兩兩,有說有笑。有的討論著功課,有的講著當天的趣事向武州城北門方向而去。私塾沒有周末,早上授課,下午學子可以在私塾自學,也可以自行離開,沒有補習班這種讓小孩和大人身心俱疲的地方。 一個十二三歲,穿灰布袍的少年身影,背對著人流,沿著小路朝山後行去,幾個轉彎後就消失在了山間叢林中。少年沿著山路走了一段,進入樹林,來到了一片濃密的灌木叢前,他蹲下身,鑽入到灌木縫隙中。一陣噼噼啪啪的踩著植物和細細簌簌掛動植物的聲響後,少年勉強穿過了灌木叢,在他眼前是一片古建築。建築已經殘破的不像樣子,只剩下齊腰高的院牆,幾間破房也倒塌了一半,只有正中的大殿還勉強屹立著,屋頂的瓦片也掉落了不少,太陽在黑暗的大殿中投下了一片一片正午的陽光。整片建築被密密麻麻的灌木叢嚴嚴實實的包圍在中央,要不是因為小院中鋪了青石板,恐怕整片建築都會長滿灌木。 這個地方是幾個少年在抓兔子時偶然發現的,不知道何人所建,建於何時。當然他們也不關心。自從發現了此處,這裡就變成了他們的秘密基地,歡樂天地,在這裡他們可以不怕家長,不怕書院的先生,更不用想那些永遠也做不完的功課。他們可以大聲說笑,養自己想養的動物,隨便幹任何事,這裡就是他們的天堂,是他們在這個世界擁有的獨立空間。 少年走到大殿臺階前,用袖子撣了撣地上的灰塵,一屁股重重坐在了臺階上。“哎,他們還沒來”,少年坐在那裡,從石板縫隙中揪斷一根長的綠油油的狗尾巴草,把莖杆放在嘴中,吸著它淡淡的甜味,開始發呆。這個少年叫易苗,對就是叫易苗,不是阿斯利康的,也不是強生的,因為他爸叫易刃,在武州水部衙門做一個小書吏。易苗還有一個哥哥叫易空,有十五歲了,大他兩歲。父親易刃一人維持著家裡的生活開銷,易苗家在武州城裡是一個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家庭,但他曾有一個了不起的祖父叫易顯。 易顯出身平民,年幼參軍,透過不斷努力,習得一身高超的武藝,他還自學兵法,在數次與鄰國的戰爭中,憑藉自己的作戰勇猛和膽識過人,用一身傷痕,數次重傷瀕死,換來步步升遷,最終官至中都督,加同平章士。易顯在陳國軍界功勳卓著,軍隊裡對易大人的武功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大將軍們也是心服口服。然而,陳國皇帝秉承的是“與士大夫共治天下”的祖訓,重文輕武。文人輕狂,皇帝能忍,他國欺凌,皇帝也能忍,年年歲貢,皇帝還是能忍,但這麼一位功高蓋主,民間又聲望極高的都督在朝,皇帝卻覺得如鯁在喉。哪怕易顯對皇帝惟命是從,忠心不二。一些士大夫們看出皇帝的心思,想要為君分憂,開始收集黑材料,以各種理由不斷彈劾易顯。終於將這位都督投入大牢,開始了正式調查。一通翻天覆地的全面查證後,發現大都督沒有良田千頃,沒有鉅額黃金白銀,更沒有妻妾成群,甚至個人財產都遠低於正常的預期。原來這位都督把皇帝的賞賜和一部分俸祿都分給了在戰爭中傷殘的老兵。彈劾陷入了無比窘迫的境地。有一位腹黑的高官給皇帝分析了一下,都督不愛財,不愛色,分錢給官兵的舉動是“收買人心”“所圖者甚大”,更加堅定了皇帝殺他的決心。 獄中的易顯,似乎想明白了什麼。在兒子易刃探望他的時候,給易氏子孫立下了不得習武的祖訓。不久後易顯都督病逝獄中,皇帝沒有責問負責看管的官員。那位腹黑高官還建議要對都督的家眷斬草除根,以絕後患。皇后無意間得知此事,前往勸阻皇帝。皇帝心中終究還有一絲愧疚和良心不安,又想到了易顯給子孫們立下的祖訓,決定網開一面。皇帝派人給易刃賞賜了一些財物,讓易刃帶著家人回自己的原籍武州居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