叛亂平息後的第六天,舒小新才帶著五千騎兵馬不停蹄的趕到華陽城下。易苗吩咐舒小新挨著華陽城駐紮下來,好好休息,自己這幾天懸著的心也總算放了下來。大臣們這些日子也都忙的不可開交,新皇登基禮,先皇葬禮,新皇朝的權力劃分,舊勢力的清除,朝堂上天天吵的如同菜市場一般。易苗沒有應王君雅的邀請參加這些改天換地的革新大討論,自從那天瓦解了叛軍後,他就沒有再去過那個讓他渾身不舒服的皇宮。他更多的精力都放在了研究趙國軍隊上。 武智的舊部被薛紹臨時接管,王岑也在十天後帶著一萬騎兵到了華陽城,接替了李裕德,而李裕德被派到王岑原來所在的梁州。李裕德,辛倫,卞元衡三人雖然按照約定沒有被追究罪責,但他們也不可能再掌管禁軍了,三人心裡非常清楚,都接受了換防的職位。用了一個月的時間,所有佈置停當,一歲多的皇子周崇儀舉行了隆重的登基儀式,在母親的懷中完成了他人生中最重要的一天。登基儀式後,荻笙月宣佈了對功臣的封賞,皇太后荻笙月監國,公孫怡為太傅,國丈荻昂為丞相。王君雅加了二品輔政大學士的稱號,和公孫怡,荻昂三人,成了輔政大臣,在皇帝成年前總覽全國政務。 易苗因為功勳卓著,頂替了公孫怡的二品大將軍頭銜,但穎城軍團長的職務並未免去。易苗一再堅持自己不習慣天天上朝,等局勢穩定後還要回到穎州帶兵。皇太后荻笙月親自召見了易苗,對兩次救命之恩表示了感謝,並想把自己的妹妹荻蕭月嫁給他。易苗推辭說自己是個武人,隨時可能戰死疆場,不能耽誤荻蕭月的幸福。皇太后見易苗態度堅決,就賞賜了易苗一座大將軍府和許多財物才算作罷。等搬進了大將軍府,易苗不由得感慨,自己作為陳國人,在陳國幾乎沒有立錐之地,有家難回。沒想到在趙國卻先有了這麼一片宅院。老話說“一朝天子,一朝臣”,皇帝用了一個月時間登基,對臣子的調整卻沒那麼快結束,公孫怡,荻昂,王君雅有條不紊的調整著趙國的官員體系。易苗順便把薛紹父親薛凌的事情告訴了荻昂,荻昂當然會賣這個人情給易苗,很快薛凌被召回了華陽城。 薛紹父子多年未見,久別重逢之時,薛凌哭的是老淚縱橫,薛紹也是頻頻落淚。易苗看到著父子重逢的場景,不禁想起了自己遠在武州的父親和哥哥,自己也有好幾年沒有回過家了,雖然知道他們過的還好,但真的很想和他們說說話。想到這裡,易苗的眼眶開始溼潤了。薛紹對父親講述了自己如何出來闖蕩,又如何淪為馬賊,最後被易苗赦免成為軍官。薛紹的父親一邊摸著長大了的兒子的臉龐,一邊流著淚說:“兒呀,你受苦了。” 薛凌的事不難查,難就難在平時那些擁有權力的人欺上瞞下,當有更上層權力強力介入時,一切事情就都馬上扭轉了,薛凌平反了。在荻昂的授意下,薛凌升遷為常山郡的郡守,負責一郡的事務。易苗讓薛紹回常山郡去好好陪陪家人,不著急回來。臨走時,易苗對薛凌說:“薛伯父,您是個想做事的人,也是受過冤枉的人。您現在執政一方,希望您今後能夠恩澤一方,讓您的治下不要再出現像您這樣蒙冤的人。如果有什麼力所不及的事,儘管讓薛紹來找我。”薛凌眼含熱淚連連點頭說:“一定,一定。”薛凌回到常山郡後,並沒有因為自己的仇恨而刻意報復陷害他人,而是按照法律從輕處理。從此薛凌做了一輩子勤勉公正的郡守,死後百姓也為他建了祠堂紀念他的公正愛民。 比起調整文官系統,武將的忠心更為重要,外地的軍團長們被要求分批次來華陽城述職。作為大將軍的易苗在這方面更有象徵意義,他遲遲沒有離開華陽城,也是想看看這趙國軍界都有什麼樣的英雄豪傑。而來華陽城述職的軍團長們也都聽說了易苗數言退大軍的功績,懷著各種複雜的心情來拜見這位新任大將軍,大將軍府每天都有人拜訪。對付這些武人比文人容易的多,易苗雖然記不住所有人的資訊,但也記了個七七八八。 對於王君雅和荻家,易苗都承著他們的一份情,每次見面都表現出晚輩的恭敬態度,但又缺少那種對蘇寂老先生的親近感。公孫怡這個人,和易苗有相似的經歷,骨子裡都有一種不信君王,不信神佛的世界觀,而且對於目標都是不畏艱險,堅持不懈。公孫怡可能是因為時間的磨礪,讓他顯得更加內斂,不願輕易表露心思。易苗隱隱覺得公孫怡一定會成為自己的朋友,而且是心意相通,有共同理想的那種。 易苗接任了大將軍後,把公孫怡的退休老幹部特權也繼承了,不願意去上朝,反倒是公孫怡比以前繁忙了許多,天天要去上朝。這一天日頭偏西,易苗慢慢悠悠的來到了公孫怡府邸,最近經常來,易苗的官階也不低,所以無人阻攔,易苗就直接到了外院的會客廳。易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