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日,洛北奉天宮。 襄王的性格一向未雨綢繆,他不打算等到倭寇翻臉不認賬。 而是趁早做好部署,準備安排好此次出征的主帥。 蕭遙,必然是襄王心中的第一人選,奈何攔在他面前的還有兩座大山。 國舅萬歲,背靠萬太后,朝中不少官員都與其有關係。 丞相呂韋,三朝元老,可謂是位高權重,門生故吏遍佈大周官場。 襄王在聽完幾個摺子的討論後,耐心等待底下人開口。 果然,兵部尚書邢玠,不打算再等下去。 “啟稟陛下,臣以為倭寇向來言而無信,絕不會歸還揚州。” “正所謂祖宗之地不可失,我大周與倭寇定會再次交戰。” “不妨趁此機會,先行定下主帥,隨後安排兵馬糧草排程如何?” 邢玠身為蕭遙堅定的支持者,隨著兒子邢航在軍中的表現,他也是水漲船高。 曾幾何時,不被重視的兵部,現在隱隱有跟吏部叫板的趨勢。 畢竟外戰打得越好,兵部官員的腰桿就越直。 “愛卿所言甚是。” 襄王淡然一笑,既然開口的是蕭遙一方,那他不妨趁熱打鐵。 “愛卿身為兵部尚書,定然對兵事有所見解。” “不知愛卿以為,何人擔任主帥最為合適?” 這種送分題,邢玠若是還能答錯,那就不用在朝堂混了。 “回陛下,微臣以為,駙馬爺戰無不勝,乃我大周神將,理應擔任主帥!” 邢玠話音未落,便引起了軒然大波。 眾人並非質疑蕭遙的戰績,而是不滿蕭遙的資歷。 論資排輩,蕭遙都應該排在萬歲和呂韋后面才是。 畢竟一個是皇帝的親舅舅,另一個則是三朝元老! “陛下,駙馬爺還太過年輕,微臣以為呂丞相才是主帥最佳人選。” “不錯,呂相歷經三朝,再說勝敗乃兵家常事,不可一概而論也。” “以呂相之威望,理應擔任主帥!” “主帥之職,一定要服眾,駙馬爺資歷尚淺,顯然不行!” 相黨一脈的官員,依舊是狗改不了吃屎,全都一窩蜂地舉薦呂韋。 “老夫不才,年事已高,這主帥之位,還是讓給年輕人好了。” 呂韋作為被吹捧的物件,得了便宜還賣乖,彷彿那主帥是他讓出,別人才有資格。 “呂相,既然年事已高,不如趁早告老還鄉。” “國舅爺戍邊多年,與不少強敵交手,之前敗給倭寇,也只是準備不足。” “上次也是國舅爺擔任主帥,我等才能夠取勝。” “陛下,臨城換帥乃是大忌,還是繼續讓國舅擔任主帥吧!” 萬歲麾下眾人,則是將上次戰勝倭寇,全都歸功於國舅一人。 有了前車之鑑,這也是萬歲爭取主帥的籌碼之一。 畢竟蕭遙可不會為了所謂的虛名,而自掏腰包給軍隊花費錢糧。 萬歲喜歡當主帥,只要拿錢拿糧,蕭遙絕不會跟他爭搶。 但是這一次情況卻不同,因為賭局的原因,他跟襄王都是大賺一筆。 襄王打算用這筆巨資,作為軍餉,來讓蕭遙徹底掌控軍權。 當然,其中還有襄王自己的人馬——神臂軍。 蕭遙此時才發現,自己同樣小看了丁修的政治敏感度。 果斷拋棄萬歲,投奔新帝,也需要魄力。 好在,以目前的情況來看,丁修賭對了! 既然是襄王拿錢拿糧,蕭遙可不會將主帥之位拱手讓人。 與其讓兩個酒囊飯袋當主帥,不如由他統籌戰場,指揮各路大軍。 “哦?如此看來,競爭主帥之人,一共有三位。” “分別是駙馬,國舅和丞相。” “不如你們三人自己說說,擔任主帥的優勢如何?” 襄王大手一揮,指向了呂韋,“呂相資歷最老,就由你開始吧!” 呂韋方才還謙虛兩句,如今事關利益,絕不會輕易讓人。 “老臣雖不能百戰百勝,卻每次都能取得最後的勝利。” “年輕人辦事還是太過急躁,想將倭寇趕回島上,可是曠日持久之戰。” “打仗就跟治國一眼,不可操之過急!治大國如烹小鮮!” 呂韋的主張,就是一個字——拖! 反正如今的大周,堪比十礦打一礦,總不能再輸吧? “呂相此言差矣!” 萬歲等到呂韋話音剛落,便迫不及地開口。 “若是一直拖下去,朝廷豈不是持續耗費錢糧?” “到時候刁民作亂,我大周豈不是要重蹈三蓮教之亂的覆轍?” “以微臣看來,應當快刀斬亂麻,集中兵力猛攻揚州!” 萬歲一身戾氣,他現在巴不得趕快立功,鞏固自己在朝中的地位。 “二位既然都說完了,那便輪到蕭某人。” “呂相之策,太過緩慢,所謂遲則生變,倭寇不會坐以待斃,萬一對方攻克其他州郡呢?” “國舅之策,則太著急,可謂欲速則不達,若一味猛攻,倭寇只需嚴防死守便是,我軍不知要犧牲多少將士的性命。”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