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下旬,寒風刺骨。 張雲川率領的大軍浩浩蕩蕩,抵達了齊河南岸。 大量的輔兵已經先期抵達了此處,他們從各處蒐集了大小船隻三十多艘。 與此同時,他們臨時紮了一百多羊皮筏子,為大軍渡河做準備。 在齊河北岸,遼州軍也調集了兩萬多兵馬布防。 遼州節度府任命大將焦榮試圖依託齊河天塹阻擋張雲川的進攻。 齊河北岸,大將焦榮站在瞭望塔上,朝著南岸張望。 他放眼望去,一路又一路兵馬抵達了齊河南岸。 沒有過多久,齊河南岸的旌旗就已經遮天蔽日,兵將如雲了。 出現在南岸的不僅僅有黑底紅邊的大夏軍團旗幟,還有宋騰的衛國軍隊旗幟。 “嘶!” 看著南岸那一眼望不到頭的龐大兵馬,大將焦榮倒吸了一口涼氣。 “這張大郎怎麼來的如此之快??” “我們不是將南岸許多地方都毀路拆橋,堅壁清野了嗎?” 張雲川的大軍這麼快就推進到了齊河南岸,著實是讓焦榮大吃一驚。 他們可是徵調了大量的民夫,毀壞了道路橋樑。 按理說張大郎縱使執意要來攻,至少的一個月後才能抵達此處。 可現在人家卻短時間內就推進到了這裡,這讓焦榮頓時壓力山大。 縱使有齊河天險。 可他手底下也僅僅只有東拼西湊的兩萬多兵馬而已。 一旦張大郎強攻渡河,那能不能擋得住,他心裡實在是沒底。 “我們留在河對岸的斥候上報說,張大郎的軍隊中有一支專門負責修橋鋪路的兵馬。” 一名參將開口道:“這一支兵馬人數眾多,修橋鋪路格外的厲害!” “他們在行軍的時候,用大車拉攜大量的木板、繩索等修築材料。” “我們往往花費數日才毀壞的道路橋樑,他們幾個時辰就能修好!” 焦榮聽到這話後,也相當無語。 誰家軍隊專門養一支修路的隊伍啊? 可人家張大郎偏偏就養了這麼一支。 人家有這麼一支專門修橋鋪路的隊伍,導致他們毀路拆橋、堅壁清野的效果大打折扣。 焦榮神情凝重地道:“張大郎這一次是有備而來,他們如今大軍已經推進到了齊河南岸。” “看他們的樣子,是要渡河來攻的!” “我們雖有兩萬兵馬,可都是臨時抽調拼湊的,戰力不強。” “這張大郎和宋騰手底下的很多都是百戰精銳,一旦讓他們渡河成功,我們是萬萬抵擋不住的。” 焦榮對這參將道:“你立即親自回一趟興城,將此處的情形稟報給節度使大人!” “請節度使大人速速下令,要大都督率軍回援!” “要是大都督不能及時回援,一旦張大郎打過齊河,那我們到時候恐有覆滅之危!” 先前張雲川大肆宣傳,說自己將統兵五十萬征討遼州節度府叛逆。 遼州節度府上上下下都沒當回事兒。 在他們看來,張大郎的確是名聲顯赫。 可從東南到他們遼州節度府,可是有上千裡的距離。 他們雙方又沒有什麼死仇。 張大郎犯得著橫跨千里來攻他們嗎? 頂多是幫助宋騰收復一些失地罷了。 所以他們都沒將張雲川的話放在心上,反而是覺得對方是虛張聲勢。 可現在張雲川一路急行軍,先後攻破西峽府、壽州,兵臨齊河南岸。 面對來勢洶洶的張雲川,駐防在齊河北岸的焦榮這才意識到,人家可能是來真的。 張雲川大軍壓境,這讓北岸的遼州軍如臨大敵。 德州橋已經被拆毀,僅剩下了一些石頭橋墩。 可他們發現,張雲川的軍隊正在利用船隻架設舟橋。 焦榮身為齊河防線的最高將領,他此刻的壓力很大。 他沒有辦法渡河去攻,可也不能束手待斃。 他一方面加急向節度使霍樂安稟報敵情,請求增援。 另一方面則是積極在齊河北岸佈防。 他命人徵調了上萬民夫,在齊河北岸挖掘壕溝,佈置柵欄。 與此同時,他又架設了足足的二十多架投石機,試圖轟擊架設舟橋的大夏軍團。 焦榮在儘自己的一切努力,試圖阻止張雲川的大軍渡河。 此刻的齊河兩岸氣溫已經驟降,雖不至於滴水成冰,可還是寒風刺骨。 可兩岸人喧馬嘶,一場大戰正在齊河醞釀。 張雲川他們在齊河南岸休整了三日,等待架橋的輔兵做準備。 他們一路急行軍到了此處,如今天寒地凍的,許多將士都難以適應。 好在張雲川為這一次的大戰早就做足了準備。 每一名將士都配發了冬衣棉襪,就連手套,耳套都給他們配備了。 這都得益於張雲川一改原東南節度使江萬城重農抑商的政策。 張雲川上位後,大力地支援扶持各類工商業的發展。 現在各類作坊、工坊宛如雨後春筍一般在東南境內冒出來。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