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萬石宣佈要在各府縣衙門增設督查官,在軍中增設監軍使。 這個訊息讓大堂內的一眾節度府高層的好心情都蕩然無存。 很顯然,這是給他們套上了緊箍咒。 這以後他們的一舉一動都在人家的監視當中,他們再也無法像現在這般肆意妄為了。 這讓他們很難受。 可聽長史大人的口氣,這是節度使大人定下來的,他們縱使不爽,也只能捏著鼻子認了。 節度使大人現在以養病為名不出來管事兒了。 可他們很清楚。 四方閣就是節度使大人的耳目。 節度使大人依然牢牢地掌控著一切。 他們倘若是膽敢公然反對此事,那就是反對節度使大人,沒有好下場的。 江萬石沒有理會眾人的苦瓜臉。 他面無表情的宣佈了第二件事。 “這第二件事,就是即日起,我們東南節度府要在江州成立江州書院。” 江州書院? 眾人都是丈二的和尚摸不著頭腦。 這是幹啥的? 難不成要像張大郎設立的軍武學院和海州書院一樣,給他們東南節度府培養一些能臣幹吏? 還沒等他們琢磨明白,江萬石就主動地解釋了起來。 “這以後啊,凡是我東南節度府大小官吏,有懈怠者,有不稱職的,能力不足的,一律暫停職務,調往江州書院進一步地學習深造。” “對於各衙門冗餘的人員,也要調往江州書院進行學習深造。” “凡是江州書院學習深造的官吏,每月考校一次,再依據考校的結果,擇優任用。” “除此之外,以後我東南節度府的各級官吏任用,均從江州書院挑選優異者任用,不再由各家族、衙門和官吏舉薦。” 江萬石的話音落下,眾人宛如雷擊一般,大腦嗡嗡的。 這個江州書院的成立,從源頭上解決了官吏的來源,這可是對他們這些人的沉重打擊。 要知道,他們現在的權勢之所以大。 這不僅僅是他們職務的本身。 他們本身是攜帶著很多的特權的。 比如節度判官鄧松,他作為節度府的高層官員,他是有權力向節度府舉薦一些優秀的人為官的。 並且他這個舉薦的名額每年有足足的數十人。 凡是想要當官兒的,那就得走他的門路。 可要想當官兒,鄧松堂堂的節度府判官怎麼知道你是不是優秀的人呢? 人家總不能空口白牙的就去舉薦你。 除非是血肉至親,其他的那都得掏銀子,以證明你很優秀。 這一筆銀子,那肯定是落入他鄧松的腰包裡。 這舉薦成功了,以後當了官了,那每年也得給孝敬。 這孝敬一則是感謝,二則是聯絡感情用的。 鄧松作為節度府判官,那是節度使的左膀右臂。 面對他的舉薦,節度使大人肯定會給面子的。 除非是一些實在是惡名昭彰的人,其他的基本上都會準允任用的。 這舉薦官員,實際上已經形成了一條產業鏈。 這也是維繫節度使江萬城、各個家族權勢地位的一個重要的依仗。 節度使江萬城當初之所以這麼幹,為的就是拉攏人心,讓豪門大族支援自己這個節度使。 他給了這些人舉薦官員的權力。 實際上就是明著告訴這些人。 只要支援自己,你們這些人就能安排一些親朋故舊為官。 這算是對他們的一點恩惠。 可現在要取消這個特權。 以後東南節度府的官吏任用,都得從江州書院選人了,還得選優秀的。 這就意味著,哪怕是節度判官鄧松的兒子,也不能舉薦為官了。 他首先得先進江州書院,而後要表現的格外優秀,才有機會被選上為官。 這一次江萬石設立江州書院的舉措。 那可兒子江永才提出來的,經過節度使江萬城準允的。 畢竟東南節度府的高層已經換了好幾茬了。 現在的這些高層已經沒有當初那些人那麼有權勢了,在地方上的勢力也大大的削弱了。 現在推行這些舉措,阻力將會大大的減少。 為了徹底的根治東南節度府吏治腐敗的問題。 江萬城這一次算是豁出去了,讓自己的弟弟江萬石推行這個措施。 畢竟現在的官吏大多數都是沾親帶故的,彼此關係盤根錯節。 這動一發而牽動全身。 要想杜絕這些人陽奉陰違,杜絕他們貪贓枉法,要讓他們老老實實地辦差,光靠著整頓是不行的。 因為他們本身就是權貴階層,他們會想辦法攫取利益和財富,鞏固自己的地位。 必須要注入新鮮的血液,打破這種利益的格局,唯有如此,他們東南節度府方能起死回生。 只要廢除舉薦制度,以後從江州書院選人,那麼將會從根本上解決東南節度府官吏來源的問題。 舉薦的特權被廢除,這相當於從他們的身上割肉,這讓秦德彪心裡都在滴血。 “長史大人,這難道也是節度使大人決定的?”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