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州節度府,宿州城。 夜幕下,熊熊的火焰將宿州城照得一片通紅。 連日的惡戰,導致宿州城上下屍橫遍地,傷兵滿營。 城頭上,到處都是輕傷的軍士在低聲地呻吟著,遠處的狼嚎聲聽得人毛骨悚然。 宿州鎮守使何良弼投靠了朝廷,所部編為禁衛軍宿州營。 他的這一舉動,無疑是對自己頂頭上司,光州節度使宋戰的背叛。 在溝通無效後,震怒的節度使宋戰派出了麾下的歸義軍都督徐成安率部征討。 徐成安率領軍隊一路橫推,很快就佔領了宿州境內的不少城鎮,兵臨宿州城下。 已經升任為禁衛軍廣武將軍的何良弼自然不願意棄城投降! 要知道,他這一次主動地投靠朝廷,那可是冒著極大風險的,也沒有回頭路可走。 他唯一一條路走到黑! 所以何良弼也集結了麾下的四千禁衛軍將士,依託宿州城與前來討伐的歸義軍展開了血戰。 歸義軍雖然兵多將廣,戰鬥力強勁。 可是他們先是和遼州節度府打仗,又調往與秦州節度府前線作戰。 這一次被緊急地抽調過來鎮壓內部的叛亂,幾乎就沒歇息過。 可以說他們不是在打仗,就是在去打仗的路上。 長時間的征戰讓歸義軍的將士人困馬乏,戰鬥力也削弱了不少。 特別是何良弼也清楚自己一旦戰敗,不僅僅榮華富貴沒有了,還有可能身死族滅。 所以何良弼依託著宿州城,堅決死戰。 歸義軍雖然對宿州城展開了好幾次猛烈的進攻,可是卻都鎩羽而歸,這無疑極大地挫傷了歸義軍計程車氣。 特別是人家宿州守軍打出了朝廷的禁衛軍旗號。 他們現在攻擊宿州城,實際上就是在與朝廷作對。 縱使底層的軍士覺得只是為了當兵吃糧,和誰打都是一樣。 可是對於歸義軍的將領而言,卻不是那麼一回事。 自從朝廷下旨討伐他們光州節度府後,周邊的勢力都對他們發動了明裡暗裡的攻擊。 雖然他們頂住了外部的攻擊。 可是內部卻已經出現了動盪。 蕩寇軍現在跑到復州去了,脫離了他們光州節度府。 如今何良弼又歸順了朝廷,成為了禁衛軍一部分。 可以說,內憂外患不僅僅給節度使宋戰很大的壓力。 歸義軍的將領們心裡也有壓力。 他們也時常在為自己的前途命運考慮。 局勢的不斷變化,也影響著光州節度府的每一個人的思想。 這一次歸義軍攻城不利,損失了一些兵將後。 歸義軍都督徐成安也明顯地感覺到了麾下將領的情緒有一些低落。 總體而言,他們現在是處於很迷茫的狀態。 他們不知道自己的未來在何處。 畢竟光州節度府現在岌岌可危,隨時可能覆滅,他們這些人到時候將要何去何從呢? 當歸義軍的將領們情緒比較低落,士氣不振的時候。 宿州城內的何良弼壓力也很大。 他們已經抵擋了好幾天了,死傷不少。 雖然前期在麒麟衛的協助下,肅清了不少光州節度府安插的一些眼線探子。 可是當歸義軍兵臨城下的時候,城內隱藏的一些軍情人員還是給城內造成了一些混亂。 他們點燃了不少的房屋,導致城內有一整條街都被燒成了灰燼。 與此同時,軍中有一名都尉試圖奪取城門,開城引城外的歸義軍入城。 好在他們及時的阻止了,這才避免了嚴重後果。 他們雖然暫時地穩住了局面。 可是援軍遲遲不見蹤影,這讓何良弼的心裡也沒底。 他現在可是將全部的身家性命都壓在了朝廷的身上。 要是朝廷這一次不能及時地派出援軍的話,那他這一次就要身死族滅了。 想到自己將自己和整個家族帶到如此的險境,他的心裡還是有些懊悔的。 以前跟著光州節度府的時候,雖然待遇差一些,好歹不用這麼提心吊膽的。 就算是出了什麼事兒,宋戰這位節度使絕對不會坐視不管的。 如今自己歸順朝廷,成為了禁衛軍一員。 自己在這裡血戰,這援軍遲遲不見蹤影,這讓他極度地沒有安全感了...... 一整個晚上,廣武將軍兼宿州鎮守使的何良弼都一直坐鎮在城頭上。 他不敢閤眼。 他擔心自己睡過去後,再也沒有機會醒來了。 他必須親自在城頭盯著,以防止歸義軍偷襲。 事實上,歸義軍一路奔襲征討,又連續攻城,人困馬乏,壓根就就沒有夜襲的想法。 在歸義軍看來,宿州城內的何良弼就是甕中之鱉。 雖然一時半會打不下來,困都能困死他。 他歸順了朝廷又怎麼樣? 遠水解不了近渴! 朝廷不可能千里迢迢地派兵到此處來救援他。 翌日清晨,天還沒亮。 當歸義軍和宿州禁衛軍守軍還在熟睡的時候,一支騎兵部隊出現在了宿州城以北。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