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州,北安城。 鎮南大將軍張雲川以體態輕鬆地倚靠在椅子上,正在聽取鎮山鏢局總鏢頭董良辰的彙報。 現在鎮南大將軍府軍隊和政務都有一整套的機構負責。 所以他這個大將軍只需要掌舵,把握方向,不需要再事事親力親為了。 他準備調兵去解決復州的問題。 在臨走前,他還是來了一趟陳州,看一看這邊的情況。 好在他剛到這裡,董良辰就帶回了一個好訊息。 “大將軍,我覺得光州節度府這一次提的這些條件都挺有誠意的。” “他們這一次放下身段與我們鎮南大將軍府結盟,在很多方面都做出了很大的讓步。” “這光州節度府一向對外的態度都是頗為強硬。” “他們是寧可站著死,不願意跪著生的人。” “現在為了結盟求生存,做出這麼大的讓步可以說是破天荒頭一遭了。” “僅僅允許咱們在平昌府駐軍,就足以說明光州節度府是放下了對我們的戒心的。” “畢竟咱們在平昌府的駐軍就像是一把刀子,可是隨時能捅他們一下的。” “......” 董良辰在轉述了光州節度府方面的意思後,也發表了一些自己的意見和看法。 在董良辰看來,光州節度府現在內憂外患不斷,可以說是搖搖欲墜,隨時可能覆滅。 他們如今願意低頭與鎮南大將軍府結盟,說明他們還沒蠢到家,至少知道去尋找外援。 作為光州土生土長的人,董良辰自然是希望雙方結盟的。 畢竟光州節度府的百姓如今處於水深火熱當中。 一旦秦州節度府等殺進光州,那到時候更是生靈塗炭,民不聊生。 要是他們鎮南大將軍府能夠拉光州節度府一把,讓光州節度府不要倒下。 這不僅僅是幫光州節度府的問題,那更是雪中送炭。 光州節度府宋戰父子對敵人一向強硬,可對於朋友和自己人,那向來都是比較講義氣的。 他們到時候必定會感激鎮南大將軍府的出手相助,從而變得對鎮南大將軍府友好。 特別是結盟後,雙方的交流肯定會愈發地頻繁。 只要他們看到鎮南大將軍府的強大,看到蒸蒸日上的鎮南大將軍府。 有了比較後,怎麼才能過上好日子,百姓心裡自然有一杆秤。 以後不需要他們鎮南大將軍府出兵攻打光州節度府。 那些光州節度府的豪強家族以及普通百姓。 肯定都會主動地靠攏鎮南大將軍府,傾向於併入鎮南大將軍府,一起過好日子的。 縱使宋戰父子到時候不願意,那也阻擋不了合併的大勢。 雙方到時候合二為一併不是什麼問題。 當然了。 萬事開頭難。 如今他們鎮南大將軍府所需要做的就是與光州節度府建立初步的信任。 在這個信任的基礎上,不斷地交流合作,加深彼此的情誼。 唯有如此,到時候他們才能透過潛移默化的和平的手段,將光州節度府吞併。 當然。 這僅僅是向好的方向發展的一個結果而已。 現在穩住光州節度府,確保外敵不威脅鎮南大將府的發展壯大。 讓鎮南大將軍府有一個好的外部環境。 只需要兩三年。 以鎮南大將軍如今的發展態勢,到時候必定兵強馬壯。 屆時光州節度府要是不同意合併,出兵攻打就是。 到時候主動權可就掌握在鎮南大將軍府的手裡了。 如今的結盟只不過是各取所需,權宜之計罷了。 “光州節度府願意與我們結盟,我是舉雙手贊成的。” 張雲川也表達了自己的態度。 “殺寧王的是蕩寇軍大都督胡軍麾下的人,這是他們擅自的行為,與光州節度府無關。” “朝廷將叛逆的罪名扣在光州節度府的頭上,下旨各方兵馬討伐,這是毫無根據的欲加之罪!” “各方兵馬打著朝廷的旗號欲要瓜分光州節度府,我是持反對態度的。” “畢竟戰事一起,流離失所的都是百姓,受苦受難的也都是百姓。” “我是不願意看到光州節度府的百姓捲入戰事,遭遇戰火的荼毒。” “我鎮南大將軍府將堅定地支援光州節度府抵禦外敵,保境安民。” 張雲川頓了頓道:“當然了,我們的支援現在不能公之於眾,這一點,希望你到時候轉達給光州節度府方面。” “我們不會大張旗鼓地支援光州節度府,但是我們會用我們的實際行動,支援光州節度府。” “從今以後,光州節度府就是我們鎮南大將府的盟友。” “我們鎮南大將軍府將竭盡全力,幫助盟友穩定局面,幫助盟友抵禦外敵。” 張雲川對董良辰道:“我將任命你為鎮南大將軍府特使,全權負責與光州節度府對接結盟的事兒。” “當然,結盟的事兒必須要高度地保密。” “你到時候也要提醒光州節度府方面,越少的人知道越好......”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