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平七年十月初。 空氣中多了幾分寒意。 蕩寇軍幾次試圖進入大關縣城內固守,可都在黑旗軍斥候騎兵營的襲擾下不得不退回兵營。 幾次嘗試失敗後,胡軍不得不放棄了這個打算。 不斷增多的傷亡讓軍中計程車氣已經受到的很大的影響。 特別是讓他們要在騎兵的虎視眈眈下,透過幾裡地的空曠地帶,本身就是一個考驗。 胡軍敏銳的感知到麾下將士的不滿情緒,所以他不得不改變了自己的策略,向下妥協。 他現在唯一能夠依仗的就是麾下的這一支軍隊,他不敢太過於逼迫他們。 他準備讓兵營和大關縣的守軍互為犄角,固守到援軍的到來。 可是他們的援軍沒有抵達,反而是黑旗軍的步兵先抵達了。 一天晌午,李陽率領的黑旗軍所屬黑旗營主力也抵達了大關縣城外。 黑旗軍不復先前潰敗時候的絕望沮喪,取而代之的則是軍紀肅然,戰意昂揚。 蕩寇軍大都督胡軍站在兵營臨時搭建的哨塔上朝著外邊觀望。 望著那秩序井然的黑旗軍,這讓他有些恍惚。 這黑旗軍的恢復如此之快嗎? 前些日子被自己打得落花流水,宛如喪家之犬一般潰逃。 可現在和先前那一支敗退的軍隊有著雲泥之別,這讓他感覺到很是詫異。 事實上胡軍不知道的是。 這本身就是兩支軍隊。 當初在小黑河潰敗的黑旗軍那是真的潰敗。 陣亡和被俘虜的超過一萬人,僅有數千人成功脫身到收容點集結,其他的則是不知所蹤了。 而現在出現在他面前的則是另外的一支黑旗軍,他們一直躲避在暗處,在養精蓄銳。 這一支黑旗軍是李陽直接統帥的黑旗營,是他以當初黑旗會中的骨幹力量組建起來的。 “加強防守!” “固守待援!” 胡軍觀察了一陣黑旗軍的陣容後,沉著臉下達了固守的命令。 因為他發現,這一支黑旗軍秩序井然,軍容鼎盛,想趁著對方立足未穩出擊的話,恐怕討不到什麼便宜。 況且旁邊還有一支騎兵部隊虎視眈眈,他不敢冒險。 他如今麾下經過幾次試圖靠攏大關縣,如今能戰之兵僅剩下了六千多人了。 要是他有一萬人,他就敢出去打。 可現在六千多人,他實在是心裡沒底。 曾經叱吒戰場的蕩寇軍當起了縮頭烏龜,他們挖掘壕溝,佈置拒馬,在不斷加強兵營的防禦。 可是黑旗軍卻沒有急著進攻的意思。 黑旗軍也在城外安營紮寨,不急不緩,一副勝券在握的模樣。 黑旗軍沒有進攻,蕩寇軍的將領們都鬆了一口氣。 他們兩場大戰下來,雖然擊敗了敵人,他們自己也損失不小,很多人還能鏖戰,可是身上帶著傷呢。 這些傷痕雖不致命,僅僅是一些輕傷,可是在你死我活的戰場上,少一份力量就多一份危險。 他們需要休整,需要喘息的時間。 黑旗軍不進攻,他們自然心裡高興。 可胡軍卻高興不起來。 很顯然,黑旗軍這一次捲土重來是有備而來的。 可是他們卻不急著進攻,那必定是醞釀著更大的陰謀。 可黑旗軍醞釀著什麼陰謀,他不知道。 未知的東西是最讓人擔心的。 一連幾日,黑旗軍都按兵不動,胡軍卻愈發地不安。 實際上黑旗軍也並非什麼都沒做。 李陽派出了不少的人在大關縣城外喊話。 他們以鎮南大將軍府的名義,以朝廷的名義向大關縣城內喊話,要求守軍投降。 守軍是蕩寇軍,自然不會投降的。 可是喊話卻影響到了城內的那些復州達官顯貴,讓城內產生了不安的躁動。 他們這些人都是淪為蕩寇軍的俘虜,被迫向蕩寇軍低頭的。 他們臣服於蕩寇軍還不到五天的時間。 他們對於蕩寇軍自然沒有任何的忠心可言。 蕩寇軍殺了他們的王爺,殺了長史張景成,殺了兵馬使何遠忠,殺了他們那麼多人。 可以說雙方是有血仇的。 懾於蕩寇軍的兵威,他們委曲求全,以求活命。 可是如今黑旗軍打來了,還是奉命大周鎮南大將軍張大郎的命令來討伐叛逆的。 這讓困在城內的那些原復州的達官顯貴看到了脫離蕩寇軍的希望。 讓他們看到了復仇的希望。 城內暗流湧動,不少達官顯貴開始暗地裡串聯。 大關縣內駐防的蕩寇軍參將也察覺到了城內的不對勁。 蕩寇軍剛佔領大關縣不久,在這裡立足不穩。 為了避免這些達官顯貴趁機作亂,蕩寇軍的參將下達了軍令,要求所有達官顯貴全部移居到城北一片區域。 他準備派出一支軍隊,將這些達官顯貴看管起來,同時將這些人的護衛繳械。 可是這蕩寇軍參將卻不知道,他的這一行動,卻引發了城內的動亂。 “蕩寇軍要我們所有人都搬到城北去,限令半天內搬過去!”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