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雲川吃過午飯後,旋即在一隊親衛的簇擁下,走上了北安城的街頭。 戰事結束,去鄉下躲避的民眾陸續返回,讓街頭又恢復了往日的喧囂熱鬧。 東街的十里路口,豎立著一面迎風招展的左騎軍大旗。 這是左騎軍在城內開設的五個募兵點之一。 凡是願意投軍的,將會在這裡進行一個初核。 此刻在大旗前排著長長的隊伍,放眼望去,怕是有五六百人。 “排好隊,不要擁擠!” 腰間挎著長刀的左騎軍軍士正在維持著秩序,現場人頭攢動,很是熱鬧。 此刻新上任的左騎軍新兵司司長姜慶就親自坐在在募兵點小桌前,對這些新兵們進行初核。 “個子太低了,不行。” 姜慶原是水字營的校尉,在這一次戰事中率領水字營奮勇衝殺,斬殺俘獲不少,立下了大功。 張雲川將其調任為了新兵司司長,讓其在這個位子上再歷練一番,為擢升做準備。 左騎軍現在急需大量新兵補充戰損。 他將這個活兒交給了新上任的新兵司司長姜慶,希望他將招募和操練新兵的事兒管起來。 “伸長手,手指攤開!” “你怎麼少了兩根手指頭,不行。” “下一個!” “身板不錯,挺結實!” “原地蹲下,再站起來!” “轉過身,讓我瞧瞧!” “......” 新兵司司長姜慶很快就滿意的點點頭,將一塊透過初核的小木牌遞給了那透過初審的年輕人。 “拿著這個木牌,去城外的兵營接受考核,凡是透過考核的,可進入我左騎軍新兵營。” “多謝將軍,多謝將軍!” 那年輕人雙手接過了木牌,歡天喜地走了。 姜慶正準備叫下一個的時候,突然眼睛瞥到了不知道何時出現的張雲川一行人。 “你來考核。” 姜慶忙站起身,讓一名新兵司的主事替上,他則是小跑到了張雲川跟前。 “拜見副使大人!” 姜慶在張雲川跟前站定後,右手握拳橫在胸前,給張雲川行了一個軍禮。 “不必多禮,我就是來看看。” 張雲川擺了擺手,示意他不用多禮。 張雲川指了指排隊的應募的青年問:“新兵招募的如何了?” 姜慶回答說:“副使大人,現在我們陳州的青壯都爭先恐後地要投入我們左騎軍呢。” “我僅僅一個上午,就初核了一千多人,這還僅僅是我親自負責的這個募兵點呢。” “別處的也差不了多少,這一次太多的人想投入我們左騎軍了。” 張雲川聞言,很高興:“看來宣傳的效果不錯嘛。” 他們這一次透過陳州日報等渠道,大肆地宣傳了戰事的勝利。 在張雲川的授意下,他們對有功將士進行了連篇累牘的宣傳,同時也大肆地宣傳了左騎軍的待遇。 特別是張雲川發給了左騎軍將士大量的賞賜,並且透過舉行大規模的陣亡將士祭奠,供奉他們的牌位。 在一系列的宣傳中,左騎軍在陳州的地位急速上升,左騎軍的影響力也在不斷擴大。 可以說,左騎軍在張雲川的刻意抬高的舉措下,已經成為了人人尊重和羨慕的一個群體。 他們地位高,待遇好,自然吸引了不少青壯的注意力。 加之一下左騎軍有功將士風風光光的回到自己家鄉,更是刺激了不少人。 為此,左騎軍現在打出招兵的旗號,青壯蜂擁而至。 他們也渴望成為左騎軍的一份子,建功立業,光宗耀祖,享受左騎軍的好待遇。 特別是那些光州節度府南逃來的流民。 先前陳州以工代賑,解決了他們的吃飯問題。 可隨著各處道路等基礎設施的趨於完善,活兒也越來越少。 如今去左騎軍當兵,成為了一個很好的出路。 不僅僅吃的好,穿得好,受人尊敬,而且要是立下功勞,那不僅僅自己升官得賞,縱使死了,家人也能得到一筆豐厚的撫卹。 這可是打著燈籠都難找的好事兒,為此大量的青壯都渴望加入左騎軍,成為左騎軍一份子。 “現在我們不缺兵員,一定要給我把好關,身體一定要符合我們的要求。” 張雲川對新兵司司長姜慶說:“每一名新入營的新兵,都要登記造冊,包括他們的家裡情況,也要記錄清楚。” “回頭我會讓軍情司對這些新兵的身份進行細細地核查,以避免混進來一些敵人的探子。” 姜慶鄭重其事地點頭說:“副使大人請放心,每一名新兵我都會按照要求,形成一份屬於他們個人的情況名冊,以供核查。” “嗯。” 張雲川點了點頭。 張雲川又問:“新兵招募大概需要多長時間才能完成?” 姜慶想了想後說:“以目前的情況來看,大概四五天的時間,最遲不超過十天,就能招募到三萬人。” 張雲川的地盤上現在是流民最多的地方,因為在這裡能活命,能找到活兒幹,能有飯吃。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