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雲川將所屬各部兵馬撤銷原番號,統一整編為大夏軍團十二營。 他這麼做一則是分化將領的兵權,二則是便於統一排程指揮。 “這兵貴精,不貴多。” 總參軍王凌雲繼續道:“這整編後的每一營兵馬,將統一定額為一萬五千人。” “其中步軍一萬人,騎軍一千人,各類輔兵四千人。” 如今鎮南大將軍府的各部兵馬的輔助兵馬太少了。 每一次打仗,都不得不徵調大量的民夫幫忙運輸傷員、運輸糧草,燒火做飯。 可徵調大量的民夫隨軍,這些人行動遲緩,沒有經過操練,很容易產生混亂。 可以說,隨軍民夫看似提供了幫助,可實際上卻也是累贅一般的存在。 一旦出征作戰,不得不派兵保護他們,這些人每日消耗的錢糧同樣是一個天文數字。 所以張雲川希望改變這一局面。 他希望實行精兵策略。 每一萬人的戰兵,就要配備至少四千人的輔兵。 輔兵同樣是要經過操練,平日裡執行押運糧草、救護傷員、看管戰馬、修築營地等任務。 一旦戰兵兵力不足,他們可以及時地替補上去。 有了大量的輔兵在軍中,就可以極大的減少戰兵的體力消耗,可以讓他們保持戰力。 同時這些輔兵自己也有戰鬥力,不需要戰兵的保護。 加之以後各處設立儲存糧草的兵站,糧草隨時都可以供應,也就不需要徵調大量民夫隨軍了。 一營兵馬有步軍一萬,騎兵一千,輔兵四千。 他們是多兵種的彼此配合,選的都是精銳中的精銳。 他們的戰鬥力可比那些臨時徵調青壯組成的五萬、六萬大軍的戰力更強。 這就是張雲川想要推行的精兵政策。 “以後每營設參將一名,為正五品,總覽全營軍務。” “設校尉一名,為正六品,分管兵馬排程操練,協助作戰。” “設監軍一名,為從五品,分管各級監軍,核定戰功。” “設軍需官一名,為從六品,分管錢糧。 “設軍法官一名,為從六品,分管全營軍紀。” 王凌雲說到這裡,端起茶水潤了潤嗓子。 “各營設營部,設從從五品參軍一人,從七品參軍兩人,從九品參軍三十人。” “各參軍的職責是協助參軍管理營物、蒐集軍情、保管文書、草擬軍令等各項事務。” 大周各路軍隊幾乎都是草臺班子。 張雲川所屬各軍雖然內部進行了一些建設,可實際上也好不到哪裡去。 說到底,很多時候打仗全憑主將一個而決。 這要是遇到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能征善戰的將領,那自然是百戰百勝。 可是這要是遇到一些草包將領,那什麼都不懂,打敗仗自然是情理之中的事兒。 張雲川這一次針對軍隊的整編,最為主要的就是在原本摸索經驗的基礎上,加強對各營營部的建設。 每一營有參將、校尉、參軍、監軍、軍法官、軍需官等六人組成最高的統帥機構。 在他們之下,則是又有二三十名參軍聽用,負責蒐集情報,制定作戰計劃等等。 他們這些人各司其職,就能確保整個一萬五千人的營能夠做到井然有序,排程自如。 縱使參將是一個草包廢物。 那下邊這麼龐大的參謀團隊,也能起到一個很好的輔助作用。 不至於因為主將無能,累死三軍。 況且他們鎮南大將軍府如今就十二營兵馬,能擔任參將的,那肯定是人中龍鳳才行。 在以後的官吏司層層考察選拔下,草包也不可能當上一營主將的。 這要是在戰場上,主將要是死了,可還有這麼多的主官,有那麼多的參軍。 只要營部的人沒有死光,那麼營部就能依然發揮指揮全營的作用。 不像是現在,主將的作用被放大了。 往往主將一死,整個軍隊就崩潰了。 他要改變的就是這樣的局面。 黎子君曾經好歹是巡防軍的主帥。 他聽了王凌雲的一番講述後,也眼睛發亮。 倘若是按照這個思路去組建軍隊,那他們大將軍府所屬的大夏軍團以後就是打不垮,拖不爛的強兵勁旅了。 畢竟軍中將士都是優中選優,還有一個強大的大腦統帥機構。 這可比那些臨時徵調青壯組成的烏合之眾強太多了! 王凌雲待眾人安靜了一陣後,又繼續講了起來。 “以後我軍中將校,按照我大將軍府的規定,同一職務任職時間同樣不得超過三年。” “即日起,我鎮南大將軍府將撤銷大都督、都督以及副將的稱謂。” “在參將以上,設立名號將軍,按照品級分為一到從五品。” “凡是升任將軍者,將進入軍武學堂深造、任職或在軍務部任職。” “倘若是有戰事發生,遵照大將軍軍令,出任某一方面統帥,戰後交令。” 在別的軍隊中,那將領靠著戰功。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