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雲川親自檢視了海州鑄幣廠所鑄造的銀元和新銅錢,很是滿意。 張雲川當即對林賢吩咐說:“這些銀元和銅錢鑄造的很好,我給你記一功,你也給唐元吉記一功。” “是!” 林賢看自家大將軍很滿意,心裡也鬆了一口氣。 唐元吉則是激動不已。 他忙躬身道謝:“下官謝大將軍恩典!” “好好辦差。” 張雲川拍了拍唐元吉的肩膀,以示鼓勵。 唐元吉當即道:“我願為大將軍赴湯蹈火!” “好!” 張雲川微笑著點了點頭,對唐元吉道:“走,你帶我們去看一看鑄幣的工匠。” “是!” 在唐元吉的帶領下,張雲川和林賢親自看望了負責鑄幣的那些工匠。 這些都是精挑細選的手藝人。 看大將軍親自看望他們,這讓他們又激動,又惶恐不安。 畢竟這位大將軍那可是真正的封疆大吏,他們聽說過不少的傳聞。 現在見到了真人,這讓他們感覺宛如做夢一般。 張雲川這位大將軍並沒有高高在上。 他親自拉著這些鑄幣的工匠們噓寒問暖,瞭解他們的生活和工作情況。 這是張雲川瞭解地方情況的一個很好的渠道。 在他看來。 自己坐在衙門裡光聽取彙報的話。 那下邊的人報喜不報憂。 長此以往,那自己就會被矇蔽,被架空。 可自己親自地去實地調查,詢問一線人員,那就可以旁敲側擊的瞭解到不少東西。 縱使有人想隱瞞自己一些事兒,自己也能夠透過一些蛛絲馬跡推斷出來。 他透過和這些工匠的交談,從側面也瞭解到了負責此處的唐元吉管理的不錯。 不僅僅這些工匠的待遇有保證,唐元吉還將他們的家眷也都接過來集中居住,以安定人心。 張雲川在探望慰問了一番這些工匠後,走出了有些燥熱的作坊,林賢和唐元吉隨機跟上。 “這些工匠們在這裡鑄幣不容易。” 張雲川對唐元吉吩咐說:“一定要保證他們吃好喝好,歇息好。” “你是此處的管事官員,你要為這些工匠們排憂解難,確保工匠們能安安心心的在此處鑄幣。” 唐元吉忙道:“謹遵大將軍吩咐。” “嗯。” 張雲川一邊往外走,一邊又扭頭看向了林賢。 “現在已經鑄造了這麼多的銀元和新銅錢,我看可以逐步的拿出去使用了。” “將這些鑄造好的新錢運到大將軍府的銀庫中去。” “以後我大將軍府所屬的各州,各府、各縣的官吏的月錢發放,一律不再發放實物,改發銀元。” “我大將軍府所屬的親衛軍、左騎軍、驍騎軍、忠武軍、黑旗軍也將用銀元發軍餉和賞賜。” 張雲川笑著說:“先慢慢在衙門和軍中使用,然後再逐步地在百姓中推廣和流通。” “用上一兩年,我們再逐步禁止金元寶、銀元寶、碎銀子以及大周銅錢的使用,到時候將鑄幣大權牢牢的掌握在我們手裡。” 他想了想,又叮囑道:“以後鑄造的銀元和新銅錢的時候,都要回收同等數目的銀子和舊銅錢,這兌換的比例,到時候再商議。“ “總而言之,要避免因為銀元和新銅錢氾濫,導致物價飛漲,影響地方穩定。” 在張雲川看來,掌握鑄幣大權,那他們在經濟上就有了獨立性,避免被人牽著鼻子走。 換而言之。 他們這邊的銀元方便使用,質量好,那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對大周的貨幣體系形成衝擊。 特別是當他們以後禁止使用大周金元寶、銀元寶和舊的銅錢的時候。 百姓勢必會將大量的金銀和舊銅錢拿去兌換成為銀元和新銅幣。 哪怕是一比一比例兌換,他們鎮南大將軍府也有的賺。 因為他們的一塊銀元看似是一兩重,實際上使用的銀子只有八成而已,另外兩成可不是銀子。 張雲川在視察了鑄幣廠後,又在林賢的陪同下,去看了設立在海州的海州書院,軍武學院。 這兩處一個是他用以培養文官的,一個是培養軍官將領的。 這些人將是他牢牢掌握地方和軍隊的骨幹力量。 他們都是以年輕人為主。 按照自己的方式進行培養,灌輸一定的思想。 他們以後分散在地方和軍隊中,那就能確保地方和軍隊始終聽自己的號令行事。 這是自己發展壯大,開疆拓土最大的底牌! 當初成立儀式的時候,他親自揭牌講話。 現在到了海州,自然是要親自去看望一番這些年輕人,給他們講一講話,以彰顯自己對他們的重視。 僅僅視察這兩處學院,就足足的花費了張雲川兩天的時間。 在離開海州前,張雲川又在林賢的陪同下,前往了魚城等處鹽場進行實地檢視。 海州的鹽如今可是他們大將軍府的主要收入來源之一。 要是沒有這些賣鹽的銀子,那他們就沒有足夠的銀子來擴軍,來以工代賑。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