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雲川聽了李澤的稟報後,滿臉的錯愕。 這小皇帝吃錯藥了? 他不知道自己是手握兵權的封疆大吏啊? 現在竟然歷數自己二十條大罪,還要下旨各地兵馬討伐自己? 這開什麼玩笑。 自己接了這鎮南大將軍的封號,那是給他面子。 他還真當自己是一個人物了? 他下旨討伐光州節度府,宋戰的確是被各路兵馬打得沒有脾氣。 可是自己是那麼好揉捏的嗎? “大將軍,這小皇帝的腦子是不是不好使啊?” 王凌雲在一旁調侃說:“他不好好地拉攏安撫咱們,反而是搞了這麼一出,他不怕逼急了咱們,到時候咱們直接扯旗造反啊?” 張雲川也一時間想不明白這小皇帝什麼意思。 自己的確是將東南節度府給覆滅了。 按照以往大周朝廷做法,那是隻能捏著鼻子認了,承認自己這個新崛起的封疆大吏。 只要自己明面上還聽朝廷的,尊朝廷為正統,那朝廷就默許這一切。 至於下邊各個藩鎮的互相攻伐廝殺,朝廷實際上也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只要打贏的一方名義上承認自己是大周的臣子,那就沒問題。 可現在大周朝廷突然轉性了。 非但不承認自己這個鎮南大將軍,還給自己定罪,發檄文討伐自己。 這反倒是搞得張雲川不會了。 這態度轉變的也忒快了。 “大將軍,這朝廷要討伐咱們,咱們可不能掉以輕心吶。” 王凌雲在調侃之餘,也覺得這事兒不好搞。 他們要是被定性為犯上作亂的叛軍,人人得而誅之,那人心就會亂。 那些追隨他們的將士、百姓會怎麼想? 還會不會繼續地效忠和追隨他們,這就是一個很大的問題。 畢竟先前他們打著的是大周鎮南大將軍的旗號。 如今突然變成叛軍了,這有些人的立場說不定就要改變。 “呵呵。” 張雲川冷笑一聲道:“這朝廷也太小看我了!” “他想用這一招釜底抽薪,讓我眾叛親離,淪為眾矢之的,沒有那麼容易。” 張雲川對於自己的掌控力還是頗有幾分自信的。 他麾下的這些兵馬、官員自始至終,他都沒灌輸他們忠於朝廷的思想。 他一直灌輸的那都是保境安民,愛護百姓等思想。 這朝廷在他們將士的內心裡,存在感並不高。 百姓能過上好日子,那可不是朝廷施恩,而是他張雲川給他們分土地。 他覺得縱使自己被朝廷定為叛逆的身份,那百姓也不會棄自己而去的。 當初光州節度使宋戰被朝廷定為叛逆身份,下旨各地討伐。 的確是有不少光州節度府的官員馬上站隊朝廷,與宋戰劃清了界限。 可在張雲川看來,那是因為宋戰將光州搞得一塌糊塗。 這些人覺得跟著宋戰沒有什麼前途,所以這才背叛宋戰,聽從朝廷的號令,反戈一擊。 可自己不一樣。 自己治下一切井井有條,百姓的日子越來越好,將士們也享受著優渥的待遇。 他們沒有理由背叛自己,去投奔那個虛無縹緲的朝廷。 王凌雲請示問:“大將軍,此事幹系重大,要不要封鎖訊息?” 這大周朝廷雖然實力不強,對地方失去了控制。 可畢竟代表的是正統。 朝廷現在說張雲川是叛逆,這無疑會極大地損壞張雲川的威嚴,造成治下人心的混亂。 特別是軍中的某些手握重兵的將領,說不定就要趁機反出去,割據自立。 王凌雲作為總參軍,自然不想這樣的事情發生。 他覺得應當封鎖訊息,待他們做好萬全準備後,再公佈此事。 縱使有人有什麼貳心,他們也能輕鬆應對。 “朝廷既然說我是叛逆,那朝廷在各處的人勢必四處宣揚。” 張雲川淡淡地道:“我們越是封鎖訊息,越是顯得我們心虛。” “這下邊的人不明真相,反而是容易被有心人煽動。” 張雲川沉吟後說:“我看此事大可不必封鎖訊息,更應該將此事公之於眾。” “告訴我們全軍將士,告訴我們治下的百姓。” “讓他們自己做選擇。” “他們到底是想當朝廷的忠臣,還是想過好日子,由他們自己選。” 王凌雲皺了皺眉頭:“大將軍,我擔心局勢失控。” “畢竟在將士們和百姓的心裡,這朝廷可是正統......” 張雲川知曉王凌雲擔心什麼。 可他還是對自己頗有自信的。 這東南在自己老岳父的手裡割據自立了這麼多年。 如今又落入到了自己的手裡。 朝廷對這邊的影響力實在是有限。 縱使有一些忠於朝廷的人,也掀不起什麼風浪。 他反倒是可以藉助這一次的事件,與朝廷徹底地進行一次切割。 與此同時,他也想看一看,他們內部這些人的態度和立場如何。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