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州前線。 某處小村落裡,擠滿了佩戴著兵刃的軍兵。 有的依靠著牆壁在歇息,也有的在燒著柴火做飯,到處都是一片忙亂喧囂的場景。 傳令兵騎馬從人群中穿過,戰馬發出了嘶鳴聲。 靠近村子東頭的一個大院外,三十多名膀大腰粗的軍士守衛在此處,戒備森嚴。 避風的屋子內,柴火噼裡啪啦的燃燒著,青煙繚繞。 親衛軍都督曹順毫無形象地坐在火堆旁,正端著一碗飯在大口朵頤著。 “老王,你說這江萬城啥意思啊?” 曹順將一塊肥肉塞進了嘴裡,抬頭看向了坐在一旁喝茶的監軍使王承安。 王承安原本是驍騎軍的監軍使。 這一次被張雲川臨時任命為前線總監軍,專司負責監督前線的作戰和負責鼓動軍隊計程車氣。 “我看江萬城現在是想認慫投降了。” 王承安咂吧著嘴說:“我們大軍勢如破竹,他們東南節度府的軍隊逃的逃,投降的投降,已經沒有一戰之力了。” “如今紀寧率領的前鋒兵馬已經兵臨江州郊野,這東南節度府覆滅在即。” “江萬城手底下的新軍和右騎軍被周都督拖在了隆興府,短時間內是回不來了。” “江萬城眼看著江州城不保,所以想要趁著江州城還在他的手裡,與咱們討價還價一番。” 江萬城送來的信件中雖然沒有明確的提出投降,僅僅說辭去節度使一職,江州歸順張大郎。 可在王承安看來,歸順這和投降其實是一個意思。 江萬城為了自己節度使的顏面,這才使用了歸順一詞而已。 “他要求與他們見面談江州歸順的事兒,有沒有可能是他的緩兵之計?” 曹順猜測說:“他想拖延時間,等他們的右騎軍和新軍回防江州?” “有這個可能。” 王承安分析說:“只是從這一封信的內容來看,江萬城估計藉助江州城和我們討價還價的可能性更高一些。” “畢竟咱們將軍夫人可是他的女兒,他沒必要等右騎軍和新軍回到江州,與咱們拼個你死我活。” “在大勢已去的情況下,繼續拼殺,對他沒有半點好處。” “他現在識時務地主動拱手讓出江州,讓咱們兵不血刃地佔領江州,這也算是投名狀了。” “以咱們大將軍與他的關係,他當不了節度使,可以後繼續享受榮華富貴還是很有可能的。” 曹順點了點頭,贊同王承安的分析:“說得倒也是。” 曹順扒拉了一口飯後,又問:“那和江萬城談江州投降的事兒,你去還是我去?” “我們都不用去。” 王承安道:“我們都兵臨城下了,他已經沒有和我們討價還價的資格了。” “他現在只有一條路可以走,那就是無條件的放下兵刃,讓出江州。” “他要是乖乖地配合的話,我們還是可以確保他的性命無憂的。” “至於以後怎麼處置他,那就是大將軍的事兒了,與咱們無關。” “倘若是他在這個時候還執迷不悟,想和我們大軍對抗,那我們只有訴諸武力,解決江州問題!” 王承安建議說:“直接讓送信的人帶信回去,限令江萬城在我們大軍兵臨城下的時候,直接率領文武官員出城投降。” “屆時我軍可以保證他們性命無憂,保證按照告東南節度府官民書所承諾的那般,不會燒殺搶掠,毀壞江州。” “要是我大軍抵達,他們沒有開城投降,那我們只能視他們為敵人,出兵攻城!” “好!” 曹順當即轉頭詢問一名軍吏。 “我們的意思,你聽明白了嗎?” 軍吏回答道:“聽明白了!” “那好,就以我的名義,寫一封信,讓送信的人順便帶回去給江萬城。” “是!” 軍吏大步走出了屋子。 曹順幾口將碗裡的飯菜送進了肚子後,滿足地擦了擦自己滿是油漬的嘴角。 曹順問王承安:“方才梁都督派人帶話,說建議咱們各部兵馬在進江州前,進行一次軍紀大整頓,你怎麼看?” “我看可以!” 王承安沉吟後道:“大將軍一再強調,要求我們秋毫無犯,以爭取民心。” “江州是東南節度府的治所,人口眾多,熱鬧繁華。” “咱們不少的將士都是窮苦人出身,對那些居住在城內的權貴頗為仇恨。” “這貿然進了城,要是軍紀不嚴的話,很容易鬧出大亂子,演變成屠戮。” “我看有必要在進城前,進行一次軍紀大整頓,以確保到時候不出問題,壞我鎮南大將軍府名聲。” 曹順直接對王承安說:“老王,那這事兒就交給你了,到時候你和梁都督一起負責。” “行,沒問題!” 王承安當即答應了下來。 雖然他不管軍紀這一塊兒,可他是臨時任命的大軍監軍使。 這從上到下的監軍使、都監、隊監等各級監軍都是他的人。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