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扭的瓜不甜。 倘若是強行徵召青壯從軍,那勢必引起更大的恐慌和不滿。 要是在張大郎那些密探的挑撥煽動下,很容易引起激烈的反彈,反而是會讓他們東南雪上加霜。 江萬城覺得姜浩言的這個法子不錯。 拿出一些錢財,那必定能夠吸引不少人主動投軍效力。 他們東南節度府這些年也積攢了不少家底。 在此危機時刻,拿出一些徵募青壯禦敵,倒也拿得出來。 江萬城扭了扭自己的身軀,讓自己躺著更為舒服一些。 他環顧眾人,問:“你們覺得拿出多少銀子徵募青壯投軍為妥?” 他這麼問,相當於贊同了姜浩言的意見,否決了鄧松的建議。 眾人彼此對視一眼,大腦都在飛速地轉動著,屋內頓時變得有些冷場。 “你是支度使,這重賞的法子又是你提出來的,你覺得應該拿出多少銀子為妥?” 看眾人都沒有應答,江萬城最終將目光投向了支度使姜浩言。 姜浩言沉吟後,道:“節度使大人,不知道一百兩銀子如何?” “嘶!” 此言一出,眾人倒吸了一口涼氣。 一百兩銀子? 瘋了吧! 他們江州較為富裕的百姓,一個月的收入也才一二兩銀子而已。 更多的普通百姓一個月也就數百文錢而已。 這徵募青壯,直接給一百兩銀子,他們覺得這簡直太多了! “姜大人,這是不是太多了?” 鄧松當即皺眉說:“我們節度府的銀子又不是大風颳來的,哪能這麼糟蹋呢。” “這些青壯就算是不吃不喝,一年也積攢不下十兩銀子。” “這一下子給他們一百兩銀子,我覺得完全沒有必要。” 鄧松頓了頓後說:“給他們二十兩銀子,我估計他們就會感激涕零,拼死效力了!” 江州知州魏安然、四方閣閣主曹宇和鎮南軍都督楊威等人都保持著沉默,不知道他們在想什麼。 姜浩言面對鄧松提出的質疑,他解釋說:“鄧大人,非常時候用非常手段。” “倘若是平日裡徵募青壯從軍,別說二十兩銀子,就算是給他們十兩銀子,怕是都會蜂擁而來。” “可現在不一樣。” “這張大郎的大兵壓境,百姓懼怕張大郎,不願意從軍。” “倘若是在這個時候,我們還循規蹈矩,按照慣有的想法去揣摩百姓的心思,那必定是不行的。” 姜浩言看向了鄧松:“要是我們給二十兩銀子,這萬一還是沒有青壯繼續投軍效力怎麼辦?” 鄧松毫不猶豫地說:“那就加到三十兩!” “我就不信三十兩還沒有人。” “鄧大人此言差矣。” “這添油加醋的法子那是萬萬不行的。” 姜浩言鄭重其事地說:“二十兩沒有人願意,加到三十兩的話,我這就會給百姓造成一種錯覺,那就是我們節度府會妥協。” “因為百姓已經看到了我們缺人的窘態,既然我們能加到三十兩,那就有可能加到四十兩,五十兩......” “百姓必定會待價而沽,反而是不會輕易地投軍了。” “屆時一個人給三百兩,他們都不一定會投軍效力。” 鄧松聞言,眉頭擰成了川字。 自己考慮的還是不周。 “要是我們直接給一百兩銀子一個人,民眾中的那些勇武之人,必定會被吸引而來。” 鄧松問:“萬一他們不來呢?” 姜浩言滿臉冷酷地說:“那就按照你說的,強行的徵召,不來的按照通敵論處!” 眾人知道。 這給一百兩銀子,實際上是買這些青壯的命。 一百兩銀子對於他們這些人而言,算不得什麼,有時候幾頓飯就吃沒了。 可對於普通百姓來說,還是頗有吸引力的。 只要他們節儉一些,可以過好幾年富裕日子了。 “那就這麼辦。” “重賞嘛,不拿出足夠的誠意,那怎麼算是重賞呢。” “一百兩就一百兩!” 江萬城思索了幾秒後,同意了姜浩言的提議。 不過江萬城馬上話鋒一轉。 “為了避免這些青壯拿了銀子逃走,可以先給他們三十兩,接敵的時候再給三十兩,戰後論功行賞,再給四十兩。” “當然了,要是有斬獲的話,另外再給獎賞!” “節度使大人英明!” 眾人當即對著節度使江萬城就是一通拍馬屁。 “這事兒要儘快地落實下去,所需的銀兩必須馬上調撥到位。” 江萬城說到此處,頓了頓。 他看向了姜浩言道:“你是支度使,這節度府的錢糧都掌握在你的手裡。” “你要親自去盯著。” “在這個節骨眼上,倘若是還有人為了收取孝敬而故意刁難,或者不足額撥付,要嚴加懲處!” 姜浩言心神一凜:“下官遵命!” 眾人的心裡都很清楚。 支度使這樣的衙門那可是財神爺,權力大著呢。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