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雲川他們現在佔領的地盤大了,勢力也大。 這原本的許多機構已經不能滿足發展的需要了。 他這一次大刀闊斧的對軍隊以及內部的梳理調整,則是與時俱進,讓各機構、各部門成為發展的助力而不是掣肘和拖累。 況且張雲川不斷地調整機構,調整部門,實際上也是進一步地打破原有的利益格局。 讓那些試圖躺在原有的功勞簿上準備養老的人意識到。 要是他們不進取的話,那在一輪又一輪的內部革新中,他們終究會被邊緣化,甚至淘汰。 畢竟一潭死水是沒有活力的。 他們想要變得強大,那就必須要源源不斷注入新的活力。 透過軍隊的定期調整,機構的定期變動,讓內部始終保持一種活力。 與此同時,張雲川這麼大規模的內部調整變動,也是想讓手底下的這些人習慣這樣的變動。 只有習慣了這樣的與時俱進的變動,那以後調整起來才容易。 要是長時間不變動的話,很多人長期執掌一支軍隊,或者執掌一個部門。 以後再想動他們,那他們已經形成了一個龐大的利益團體,再想動就不那麼容易了。 這縱使是強行地變動,也會地動山搖,影響大局。 所以內部一定時期的調整和整合,看似有些折騰,實際上是利大於弊的。 當然了,張雲川這一次大刀闊斧的對各方面調整,主要是理順內部的關係。 這以後大的方面不會頻繁變動,以後調整則是內部的裁撤合併等調整。 畢竟要是經常搞大規模變動,那反而是會影響內部的一些穩定性的,造成人心浮動。 張雲川作為一個摸著石頭過河的人,自然不會十全十美。 他唯一能夠做的就是,在前進中不斷地去調整和修正,儘可能的走在正確的道路上。 這一次張雲川對軍隊方面的改動,並不僅僅是削弱左騎軍,成立幾支新的軍隊那麼簡單。 李廷這才參議郎幾乎是沒有歇一口氣,繼續宣讀著一些具體的事宜。 其中包括新成立的驍騎軍不僅僅要招兵買馬,壯大實力。 同時也要負責新建兩座軍馬場,要建立一個騎兵軍官學堂,要成立獸醫速成學堂,要培養一批專門隨軍照顧戰馬的馬伕等等。 可以說要組建一支騎兵部隊,不僅僅是找幾匹馬,找幾個騎兵就完事兒。 要讓這一支騎兵有強大而持續的戰鬥力,需要建立一整套的體系。 以往東南節度府連成建制的騎兵部隊都沒有,自然也沒這樣的後勤保障體系。 大多數的騎兵都是權貴以及軍中將領自己出銀子伺候的。 而張雲川現在則是要從無到有,將這一切保障體系建立起來。 同樣的道理,要建立一支水師,除了招募軍士外,還得建立自己的造船廠,以製造戰船。 還得建立一整套的水師的後勤保障體系,包括不限於維修戰船等等。 與此同時,步軍則是重中之重。 包括軍備製造總署負責打造各類兵刃甲冑,修葺各類兵刃甲冑,研發新的兵器。 在各處修建儲存糧草的兵站,建立一支龐大的馱馬、馬車運輸輜重部隊等等。 這些事兒都是需要有人去牽頭去做的,也都需要成立一些單獨的部門。 當張雲川將這些事情一一宣讀出來後,他們這才意識到,這是一個龐大而複雜的工程。 當然,這很多東西都是全新的。 一旦真正的完成後,那他們的實力將會實現質的飛躍。 一整個晌午,李廷一直主要是在宣讀大將軍張雲川對於軍隊方方面面的構想和決定。 剛開始的時候眾人都還能打起精神,說一項他們能夠理解一項,縱使理解不了,也能明白大概的意思。 可是說到最後,這新的東西實在是太多了,讓他們短時間內難以消化了,甚至有的人感覺是在聽天書。 好在大將軍這一次召集他們僅僅是宣讀決定。 這具體落實的時候,還會單獨地給他們細細地交代。 不知不覺到了晌午,張雲川宣佈暫時地休會,吃過午飯後繼續到議事廳開會。 這對於眾人而言,如蒙大赦。 他們這很多人從沒有參加過如此長時間的會議,讓他們很多人坐得是腰痠背痛。 午飯是大將軍府提供的,雖然不是很豐盛,卻也味道可口。 在午飯後,眾人陸續返回到了大將軍府議事廳,飽餐一頓後,眾人精神了許多。 李廷這位參議郎依然充當了宣讀者的角色。 “下邊宣讀一些單獨成立的衙門。” “大將軍決定,在大將軍府單獨設立督察司,設立督察使一人,設立督察副使三人,主事、吏員若干。” “督察司負責對刑罰司審理的各類案件進行復審,有駁回重審之權。” “督察司負責巡視大將軍府以及地方各級衙門的大小官吏,聽取民情民意,有彈劾檢舉之權。” “督察司負責修訂律法並監督執行。”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