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威率部分兵馬直撲江州。 他原本是想輕兵急進,以最快的速度攻破江州城,確保自己立於不敗之地。 只要江州城在手裡。 那張大郎到時候縱使派兵來攻,那他也能據城而守,與張大郎對峙。 可想象是美好的,現實是殘酷的。 從戰場到江州城,僅僅一百五十里路而已。 楊威的兵馬走了十二天,距離江州城尚有二十里地。 要不是楊威數次下令催促的話,他們的速度還會更慢。 面對手底下慢吞吞的兵馬,楊威這位節度使也只能無奈地直嘆氣。 他當了東南節度府的節度使,可馬上就丟了江州,被張大郎打得落荒而逃。 他這個節度使的威望比起前任江萬城而言,差了不是一點半點。 要不是尋得了遼州節度府這一外援。 當初跟著他一起逃出江州的那些人馬怕是要自行潰散,各謀出路了。 畢竟他這個節度使手裡沒軍備、沒軍餉、沒糧食。 除了一個節度使名頭外,一無所有。 手底下的人飯都吃不飽。 對他這個節度使自然也沒什麼尊重。 他尋到了外援,這才勉強維持了自己東南節度使的體面。 這如今反攻,奪取了一些城鎮,打了幾個勝仗。 他這個節度使總算是有了幾分威望。 可威望有限。 這手底下的大頭兵們沿途四處劫掠錢財,他還是不太敢管的。 這斷人財路,如殺人父母。 這些兵馬冒著極大的風險跟著他殺回江州,總得讓他們撈一點好處嘛。 如若自己阻止他們劫掠,那就得自己掏腰包去振奮士氣。 可自己有銀子嗎? 沒有。 這不發軍餉賞賜,還不準劫掠,誰願意賣命啊? 面對手底下兵馬四處劫掠,楊威無奈地只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各部兵馬都在劫掠,他也管不了。 好在他們的行軍速度遲緩,卻也有一些好處。 這出去劫掠的兵馬可不僅僅劫掠錢財。 他們還強徵了不少青壯編入軍中。 這十多天的行軍途中,楊威手底下的兵馬規模在急速擴充。 而如今各部兵馬總兵力已經高達兩萬人了。 這兩萬人雖然大多數人沒有統一的軍衣,沒有制式兵刃,甚至老弱病殘充斥其中。 可好歹有兩萬人。 這麼龐大的一支兵馬浩浩蕩蕩的沿著官道開進,旌旗招展,氣勢奪人。 這手底下的兵馬多了,楊威的信心也在逐漸的恢復。 兵馬雖良莠不齊,可人多啊! 蟻多咬死象! 張大郎現在的主力大軍都集中在陳州、江北一線,防止北邊各路敵人南侵。 這江州空虛,正是他楊威大展拳腳之時。 奪回江州是第一步。 要是運氣好的話,說不定能將自己的勢力延伸到清平府、隆興府和寧陽府去。 這有了地盤,那錢糧自然也就能收上來了。 有了錢糧,還愁招不到兵馬嗎? 屆時必須要好好地整頓一番自己麾下的鎮南軍。 現在的鎮南軍已經編為十個營了。 可除了最精銳的親兵營外,其他各營都是新組建的新兵營,也就能搖旗吶喊而已。 要這些人馬去陣張大郎麾下的百戰精銳,他還沒那個勇氣。 天色漸暗,楊威下達了安營紮寨的命令。 鬧哄哄的各營兵馬自行的尋找合適的地方安營紮寨。 走在前邊的尚且可以佔據一兩個村子,可以舒舒服服的睡一覺。 後行進在後邊的兵馬則是沒有那麼好的運氣了。 他們只能尋一塊相對平坦的田地,在田地裡支起帳篷,然後燒火做飯。 楊威的親兵營人馬最多,已經擴充到了三千人。 沿途收攏的各路來投的兵馬中。 凡是長得魁梧有力,曾經有過戰陣廝殺經驗的,一律不補充進入親兵營。 親兵營的人馬佔據了一塊靠近樹林的大草地。 他們足足的忙活了一個半時辰,這才捯飭出了一個營地。 營地外圍的壕溝、拒馬、木排和鐵蒺藜一應俱全。 相對於那些新兵營的臨時營地而言,已經好了許多。 可在楊威這個行伍出身的節度使大人看來,這營地還是不行。 比如那些壕溝,挖的太淺了,連騎兵都擋不住。 可親兵營一路行軍,還要分兵去沿途的村落劫掠,一路上都沒閒著。 如今花費了一個多時辰按照他的要求修築營地,已經夠給面子了。 雖然營地修的馬馬虎虎,楊威也懶得追究了。 反正又不是永固營地,僅僅是臨時營地而已。 距離江州城僅僅只有二十里地了。 只要明日多催促一下行進速度,天黑前抵達江州城外是可以的。 江州城外多村落倉庫。 到時候攻不下江州城,哪怕佔據一些倉庫和村落,也比風餐露宿的好。 趕了一天的路,楊威也感覺有些疲憊。 可他還是強打著精神,召集了各營參將以及節度府高層,召開了一次軍議。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