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笑而不答。
對這個問題,實在是無需多說。
“對了,你救下來的人呢?”李啟又問:“夢想之城這種構造的星球,其中容納的人口不少,你都把他們送到什麼地方去了?我看剛剛,裡面好像死了很多人啊。”李啟觀測著後面那顆正在逐漸崩潰的星球,有些好奇。
他其實可以直接觀測到過去發生了什麼,不過李啟輕易不會這麼做而已。
目犍連則說道:“我給了他們離開的辦法,這便是"大乘"。”
世事如無邊苦海,大“乘”便是指的“乘載”,能夠乘載人度過苦海的方法,就是"乘"。
與之對應的,只讓自己度過苦海的辦法,就被稱之為"小乘",讓眾生都度過苦海的辦法,就叫做"大乘"。
眾生無須菩薩渡,眾生自己渡自身。
大乘佛教,本就追求的是……眾生皆佛。
既然眾生皆佛,那麼何須他人來渡?
所以,目犍連不以神通救護他們,而是給他們發放了自救的辦法,只要去做,便能脫離夢想之城。
如果他們不願意走,不願意自救,那麼目犍連就會把他們和夢想之城一起埋了。
很明顯,在佛滅之後,目犍連的手段粗暴了許多,但也顯得格外解氣。
佛不度人,眾生自度。
所有的方法都已經交給你們了,如果這樣依然不願意動身,那就算救了你們也沒有意義了。
“不過,這樣一來,你可就變不成好人了,他們不會感恩你的。”李啟如此說道。
這句話卻像是觸動了目犍連的某根神經,讓他突然停止笑容,鄭重的說道:“他們從未感恩過。”
接著,他做出論斷:“對某個個體進行感恩是要付出的,而感謝"佛"只需動動嘴皮而已。”
“再說了,當自己無能為力時,愚蠢便成了最後一道防線,愚蠢可以讓人不再崩潰,這也是一種"原始本能"吧,時時刻刻都保持清醒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覺悟終究是需要勇氣的。”
“很多人不願覺悟,不是因為他們愚笨,而是因為他們膽怯,不願意卸下防線。”
“所以,何必又要糾結呢?”目犍連如此說道。
聽見目犍連的話,李啟仔細打量了一下他。
佛滅之後,這位"神通第一"的變化很大啊。
對於這種想法,李啟不置可否,既不贊同,也不否認,只是說道:“你沒有負擔便好,那關於引薦之事,如何?”
“你想重建佛門?”目犍連問道。
“當然不是,沒有那個必要,我只是想滅魔而已,起碼讓魔道不要這麼囂張下去,這需要相當強大的勢力進行支撐,如果可以的話,我希望得到曾經佛門的幫助。”
“也是好事,好,我會為你引薦的,只是需要一點時間,我會聯絡佛陀們的隨侍菩薩,儘可能讓他們都來。”目犍連點頭。
李啟沒想到目犍連會這麼主動,於是拱手:“那就勞煩你了。”
隨侍菩薩,也就是最頂尖的大菩薩們。
藥師琉璃光王佛的隨侍菩薩,是日光普照菩薩和月光普照菩薩。
世尊如來的隨侍菩薩,則是大智文殊菩薩和大行普賢菩薩。
而阿彌陀佛的隨侍菩薩,是大勇大勢至菩薩和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
毫無疑問,這些大菩薩都是最頂級的二品,如果能得到他們的助拳,絕對能讓李啟的計劃朝前邁出一大步。
“我不敢保證,但會盡力。”目犍連說道,隨後消失在原地,應該是去辦事了。
李啟目送對方離去。
在等待訊息的過程中,就開始自己的計劃吧,總不能閒著,是吧?
李啟開始進行自己的行動,但另一個疑問也開始縈繞在他的腦海裡。
人道和理道的關係,人道和如今佛門的關係,人道和道門顯世派的關係,到底是個什麼情況。
尤其是人道和理道。
李啟已經得知了,理道和道門,準備透過人道,達成他們的終極目的。
也就是說,人道以人代天之後,將人道創造成"第一因",然後詢問第一因是怎麼誕生的?
第一因誕生的原因是,理道和道門顯世派創造的。
那理道和道門是誰創造的?
當然是第一因,也就是人道創造的。
就好像是……神話成真了一樣。
最初世界誕生,人書寫了最初的神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