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09章 溫泉入谷

2015年11月23日,天氣晴朗,萬里無雲。氣溫特別宜人,彷彿早春一般,一度讓我懷疑是不是這個島上的秋天和冬天就那麼半個月。好在眼前不知道從哪飄來了一片樹葉,把我從幻想中拉了出來。 否則,我可能就成為了求生界的寒號鳥了! 昨天晚上睡覺的時候,我腦子裡一直都在推演引溫泉水的事。 首先,是從哪個位置引溫泉,然後引到哪個位置。這個問題涉及到幾個方面,第一個就是涉及工程量大小的問題,然後就是涉及到引過來的溫泉水溫度。溫泉水的溫度高低,又會涉及到溫泉的用途。總之就是,一個人幹活必須要爭取最高的價效比。 其次,是如何引溫泉,是直接挖明渠還是製作暗渠,這裡面也涉及到工程量等幾個方面的預算問題。 天亮以後,我按照昨晚腦子裡規劃設計的路線去實地勘驗了一番。整體來說,之前的規劃設計符合實際情況,只有幾個細節區域性區域因為有石頭擋路或者是天然坑洞只能進行調整。 原本最好是修建暗渠把溫泉引過來,但是目前沒有那麼多資源。修建暗渠,最好的是用那種水泥製作的管道,直接鋪設就行。這個條件,明顯是現階段所不具備的。另外,也可以是陶泥燒製的管道,我小時候見過。可惜,我暫時想不出來如何製作模具,只好作罷。 有句話叫書到用時方恨少,但我現在覺得我是“技”到用時方恨少。很可惜,以前沒怎麼留心過這些農村裡很普遍的技能。不過,我也不是個例,年輕一代人都注重讀書或者是玩機械電腦,能有幾個人還會去學習傳統技藝的。 實地勘驗結束之後,確定了具體施工路線,然後又大體計劃了一番施工程式。上午以制磚為主,下午以修渠為主。本來呢,應該調換一下是最合適的。上午氣溫低一些,修建渠道不用下水,暖和一些。制磚的時候,雖然不是直接下水,但難免要在溼泥裡面來回走動。不過,因為製作磚瓦的黃泥必須進行踩泥,而踩泥只能安排在下午進行。 氣溫高低,這些都是小問題。真正的麻煩在於修建渠道的時候,經常會出現表面看著是泥土的位置,一鋤頭下去“咣噹”一聲,底下是塊大石頭。這種情況,一天下來就得碰到好幾次。無論多麼不高興,我只能是臨時改道。所以,溫泉入谷工程進度嚴重遲緩,我一度擔心無法在2015年度內完成計劃。 好在到了12月中旬之後,制磚工作結束了,加上後期的泥土裡面藏著石頭擋路的情況也越來越少,溫泉入谷工程的建設進度加快了不少。 2015年12月20日中午,隨著我一鋤頭下去挖開了溫泉小溪與我修建的引水渠之間的泥土,東邊山的溫泉水開始緩緩的流入到悠閒谷裡。 溫泉水入谷之後,先是進入到樹屋附近我挖好的一個泥坑裡面。這個泥坑,我挖開之後,又用木棍在泥坑裡面來回反覆敲打,直到坑裡面變的無比光滑。若非材質原因,差不多都能照出人影來了。 這個泥坑,我準備用來作為冬天泡溫泉洗澡的位置。所以,除了用木棍把坑裡面的泥土打砸結實了,我還從葡萄河裡面撿來了不少的鵝卵石鋪設在泥坑裡面。 原本計劃引溫泉到山谷裡面,還有個作用是為了制磚的時候可以用溫泉水。結果計劃趕不上變化,這溫泉水引進來的時候,我制磚工程已經結束了。 不過,隨著這一次挖掘引溫泉的溝渠,我倒是發現了幾處陶泥。之前我一直都在擔心這裡沒有陶泥,以後製作任何的鍋碗瓢盆都要去逍遙洞那邊。現在好了,暫時來說除了鐵礦石必須要去逍遙洞,其他的都能在悠閒谷裡解決。 這樣也挺好的,汙染最大的鐵礦冶煉不在附近,有利於身體健康。PS:就這麼大點的荒島,真有汙染,在哪都一樣! 溫泉水引進來之後,我才發現之前忽略了一個問題。溫泉水的溫度偏高,即使經過那麼彎彎繞繞的溝渠之後,那水溫也不是我能直接下水泡的。所以,當天下午,我又重新挖了一條溝渠把山泉水給引到樹屋附近來。 水溫除錯的過程,說起來簡單,但具體操作起來就變的特別麻煩,尤其是我這種沒有那麼多水流調節工具的土辦法。 一開始我沒想那麼多,所有入谷的溫泉,我全都一股腦給引到了那個圓坑裡面。然後再又把冷水也是咕嚕咕嚕引了過來,沒有計算和控制二者之間的比例。 然後,具體操作起來就出現了一會溫泉水多了,一會冷水又多了。溫泉還沒泡上,直接給我急的出了一身大汗。 不知道出汗是不是有利於腦子靈活,之前總是感覺無法控制的水量,突然就想到了一個最簡單最可靠的解決方案來。 我在泡澡的圓坑兩邊,臨時各挖了一個大坑。無論是溫泉還是冷水,都先分別引到那兩個大坑裡面。然後,再從那兩個大坑裡面各挖一條小的水渠把溫泉水還有冷水給引到圓坑裡來。 這樣一來,溫泉水還有冷水的來水量大小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