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她有著相同的靈魂,這感覺很玄妙,但我知道。
&esp;&esp;而布蘭克……那些不同世界中,有著不同身世、性格、經歷的那一個人,能說是同一個布蘭克嗎?
&esp;&esp;還是說,我只是將那愛著希雅的,為她而存在的角色,稱為布蘭克呢?
&esp;&esp;在遇到希雅之前,他是一片空白,在遇到希雅之後,他便能在我的想象,甚至在文字中,在世人的認知中擁有一席之地。
&esp;&esp;如此想來,布蘭克或許只是“愛希雅”這一行為的具象化之一吧,是希雅所處的世界因愛她而產生的一縷意志。
&esp;&esp;所以他是“bnk”。
&esp;&esp;當然,這樣的意志並不止一個。
&esp;&esp;整個世界都很愛希雅。
&esp;&esp;有時候,這“愛”並不是正面的,不稱其為愛也無所謂,只需認為這是一種深刻的感情,是無法放下的執念。
&esp;&esp;我曾因無人知道真正的希雅而感到難過,先不說不會有人永遠喜愛我的作品,不會一直注視著希雅,就算會,我所寫下的她,也只是她的一個切面。
&esp;&esp;放在文字中,這同樣令我感到難過,每一個角色只能看到自己能看到的東西,他們也不會知曉希雅的一切。
&esp;&esp;有人知曉自己的一切或許是一件恐怖的事,但若是那人抱著純粹的善意,永遠站在自己這一邊,永遠不會背叛,應該也是一件好事吧?
&esp;&esp;自己所做的每一件事,開心的事,委屈的事,都會被那個“人”充滿憐愛地注視……本文中的希雅被幾乎所有人類誤解,而如果那個“人”存在,至少有一個“人”會知曉她的心。
&esp;&esp;這可能是人類唯一能抵禦孤獨的方法了。是不是也是因此才產生了宗教呢?為了一句“神與你同在”。
&esp;&esp;故事中的神固然一直注視著希雅,但祂不會參與到希雅的生活中去,希雅也永遠不會知道神對她的感情。那感情太沉重了,神不會讓她知道。
&esp;&esp;而且神對希雅的感情不是戀情,當我cp腦上頭時沒法拿這個嗑。
&esp;&esp;所以我曾想過,給予布蘭克“神權”,在每一個故事進行時,他會是一個普通的角色,而當故事結束,他會想起其他所有世界的記憶,並能從更高維的角度,看到希雅的一生。
&esp;&esp;只是一個隱約的想法,還沒敲定。
&esp;&esp;怎麼說呢……還是感覺有點變態的哈哈……而且和神的定位有一點重合了,希雅也不一定喜歡這種設定……
&esp;&esp;而沒有堅決地砍掉,是因為當時腦了這麼一個場景:在某些世界中,布蘭克並沒有和希雅在一起,在故事進行時,他會覺得懊悔痛苦,而在人生結束,覺醒自己其他世界的記憶,知曉自己還能和希雅不斷地相遇後,他會情難自抑地露出微笑吧。
&esp;&esp;——我還有無數、無數的機會。
&esp;&esp;有點帶勁兒就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