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21部分

在赤木瞳的“肩井穴”,同時大拇指戳向他的肩胛骨上一橫槓之下骨縫處“天宗學”,這兩點都是上肢運動的主要大穴,尤其是“天宗穴”是神經血脈出口處,極為重要,只要一旦被曲勇拿中,就算沒有用上暗勁,她也會痠麻不堪,上肢無法動彈,力道若是重了,殺人之心起,只要大拇指用力,此處骨頭極薄,一戳就破,進而戳進胸膜撕裂肺葉,那後果就嚴重了。

其實人類看起來很強大,能飛天遁地,上月亮下深海,但是人同樣也是很脆弱的,有時候,甚至一個吻的力量,也能殺人,就要看你對於人體脆弱致命之處瞭解多少了,而這一切都建立在現代人體解剖之上。

曲勇並無意令得赤木瞳受重傷,所以他的鷹爪出手,只是以快為主,並沒有用上暗勁。

因為是追擊,所以他才一使出,食、中兩指,已然快要觸及她的背部,眼看就可以將她拿下之際,忽然赤木瞳整個身子如沙袋一樣被拋開,然後底下的人身子在地上半滾轉,將曲勇這一抓,避了開去,緊接著,像烏龜一樣躺在地上手腳齊動,便是一式“攬雀尾”,四式變化,掤、履、擠、按,一齊發出。

一直到了這一刻,曲勇才看清楚田中誠的臉,果然就是那日“救”他們出去的木匠,只見其在剛才極短的一剎那已經崩開了身上的繩索,然後連續應對,竟然使出了太極拳的正宗“攬雀尾”,這四式變化,式式均是對付曲勇向他抓去的右手而發,來得又快又準,完全是將曲勇的手當做是一隻麻雀來抓了。

太極拳起先的名稱十分簡單樸素,可到了現在,往往每一招都有一個美麗的名字,例如“野馬分鬃”表達了一種野馬一往無前的雄壯起勢,馬兒奔騰,鬃毛飄飄。所以練拳時腳如馬蹄疾,手如鬃毛。再如“白鶴亮翅”,白鶴拍起翅膀,單腳提起放下,箇中神韻,不言而喻,但最傳說的,莫過於“攬雀尾”。

在《大極拳使用法》中一篇叫《楊祿禪先師軼事》的文章,專門寫到了“攬雀尾”的一段精彩描寫:“有飛燕入簾,低繞近身,即起手速抄之,顧謂僧曰,此鳥馴就人,聊與為戲何如,輒承以右掌而左手撫之,旋縱使去,燕振翼擬起,師微將掌忽隱忽現,燕不能飛去”。

這話諸君看著可能有些吃力,解釋成現在白話文,是說楊露禪將麻雀放於手心中,麻雀折騰不能飛走,蓋因為楊時刻化解小鳥的蹬力,使小鳥發不出蹬力而飛不走。所以攬雀尾的關鍵在於掌心要空,掌中好像有物一樣。在技擊上就是掤、履、擠、按,要把對手當雀尾一樣來控制,如在捋的時候,前手用掌心控住對方肘部,就不能用力,否則對方吃力就曲肘破解捋勁,要順勢而為。

但是如果要追溯到最開始,在楊露禪之前,是沒有“攬雀尾”這個說法的,太極拳不僅有楊式、吳式,還有陳式、武式、孫式等。在陳式、武式、孫式中不叫攬雀尾,叫懶扎衣。

當年李亦備有一篇手稿,其中“十三勢架”起手就是“懶扎衣”,而楊露禪為什麼要就將這“懶扎衣”改為“攬雀尾”呢?多年來眾說紛紜,解釋莫過於是地方口音差異,楊氏自主變化等等。

但其中有一個傳說,頗有意思,是說有一日楊露禪遇上一個用槍高手,對方使了一招“孔雀開屏”,槍尖晃動,變幻萬千,楊臨陣悟招,竟改出了“攬雀尾”一下將這隻開屏的孔雀被抓住了,由此得名。

不論到底如何,這“攬雀尾”已經成為了楊氏太極拳的招牌,事實也證明,它有著自己獨特的魅力。

曲勇暗暗叫了一聲“好”,不過他並沒有退縮,反而再快速墊步上前一步,“撥草尋蛇”,鷹爪一扁,變成一條“絲絲”有聲的毒蛇,右臂向外一揮,左手已然如毒蛇般咬去。

這一招,曲勇配合身形踏前,左掌如蛇口向裡向下抄咬,右掌由外,想要撥開田中誠的這一下“攬雀尾”,這兩手左右配合而成送拿之勢,形離神不離,形成了兩個徑只尺許的圓形!

田中誠識得厲害,如果是他站著應對,自然並不是問題,可現在他四腳朝天在地上,無奈只能再次朝外一滾,他這一滾並不是隨意為之,而是手腳齊動,倒有點像是太極拳中的“懷抱雙月”,雙手雙腳繞圈環抱,兩掌交叉並令其左掌在內,右掌在外其掌心俱向內,雙腳如是,防守的甚是嚴密。

“砰”一下,曲勇的毒蛇一口咬在他手腕上,這一下相交,就聽到清脆的一聲骨裂響,不過田中誠也趁機後退開去,然後如皮球般一彈就站起來,亮開架勢狠瞪著曲勇。

“哎,可惜。。。”曲勇這一下偷襲,雖然擊碎了對方的左手腕骨,但並沒有完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