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76章 滅楚前夕

劉秀淡淡道“一年不行,那就兩年,三年,五年,拖也拖死魏國。楚國不會救援,齊國也不會救援,魏國必死無疑,何必急功近利,水淹大梁,壞了名聲”

以秦國的本錢拖得起,可魏國拖不起。

至於援軍,根本不會來。

若是齊國,楚國援軍來了,正好圍點打援。

接又是派臣子進入城內,勸說儲存魏國宗廟祭祀,魏王是當不成了,只能是降臨為侯,只能遷移西北,封三千戶。

在圍困大梁的第二年,魏王投降。

接下來,只剩下了齊國、楚國,還有代國。

三國當中,楚國又是重點。

公元前224年,秦王政23年。召叢集臣,劉秀商議滅楚大計,王翦道“若是破楚軍,只需要二十萬足以;可想要滅楚,非六十萬大軍不可”李信說“破楚,只需要二十萬足以”

劉秀沉默了,反而問道“楚國頃國之兵,不過是三十萬,為何滅楚需要六十萬”

王翦道“當年長平大戰,武安君白起對峙趙括,六十萬秦軍對抗四十五萬趙軍,最後四十五萬趙軍覆滅,秦軍也是傷亡過半。楚軍不如趙軍,可臣也不如武安君,故而需要六十萬大軍”

劉秀沉默了。

王翦答案有些打臉。

秦軍戰鬥力沒有傳說中,那樣強大,比起李牧代郡大軍、項燕楚軍,還是遜『色』了一些。

戰鬥力,只是與魏軍相差不大。

秦軍能擊敗敵人,靠的不是奇謀,不是算計,而是靠著軍隊數量輾壓,國力輾壓。然後就是對峙,對峙的敵人糧食不足,兵力不足,最後敵人不得不冒險出擊,然後崩潰了。

長平之戰,就是對峙中,趙軍吃不消了,趙括只能冒險出擊,結果被圍殲了。

對峙楚國,也是消耗戰中,項燕吃不消了,只能冒險出擊,也是被圍殲了。

秦隊,沒有傳說中那樣牛『逼』,東漢軍隊,元朝軍隊等,靠軍隊質量取勝;可秦國就是靠軍隊數量取勝,靠著總體戰取勝。

秦末鉅鹿之戰,項羽率領五萬楚軍,打崩了二十萬秦軍,不是秦軍戰鬥力下滑,而是這就是秦軍真實的戰鬥力。

“你們退下吧”

劉秀說道,對於覆滅楚國,產生了一絲猶豫。

滅掉楚國很難,可付出一定代價,還是可以的。

只是付出代價太大了

攻滅楚國,要死亡諸多將士,這是其一。

其二,若是攻滅楚國,必然與楚系外戚決裂。首先要清洗後宮,將王后羋柔廢掉,接著要廢掉太子扶蘇,又是要廢掉昌平君,昌文君。

他大權在握,廢掉楚系外戚,也無法動搖他的王位。

只是廢掉了外戚,他可就真的是孤家寡人了。

商鞅變法之下,秦國公族沒落,影響力幾乎不存在;現在又是廢掉了楚系外戚,他只能徹底依靠秦吏了,那時很危險。

外戚很重要,能平衡官僚,壓制官僚。

後世,總是說東漢政治黑暗,外戚與宦官輪流專政;可事實上,外戚、宦官本質皆是保皇黨,皆是制約、壓制官僚。外戚、宦官、官僚三者相互制約,政治平衡,東漢才能維持二百年。

不然,東漢早就亡了。

後世總是說,呂后如何,如何黑暗,可沒有呂后,說不得漢朝也是二世而亡。

“王后羋柔不能廢,太子扶蘇不能廢掉,昌平君,昌文君也不能廢掉,不然秦朝不穩,社稷不穩”劉秀思索道,“外戚不論如何專權,可還是大秦的江山,還是贏姓趙氏的天下”

“若是未來的秦王,沒有外戚相助,沒有公族相助,只能依靠秦吏,那必死無疑”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