廷復仇?找天子復仇呢?
這就是一個難題了!
所以有罪者乾脆自己自殺,免得為自己後代找麻煩了!
當然了,還有這般時代,距離上古不遠,民風質樸,自尊心強烈,有著相當獨立的人格。還沒有被教化成順民。
人們有著強烈的自尊心,也就是恥辱感。
甚至有著孟嘗君招待食客,一個食客覺著孟嘗君吃的東西比他們好,結果孟嘗君以自己吃的東西和其比較,一模一樣。
更是有著寧可自殺,義不受辱的風氣。
在那般時代捨生取義的例子數不勝數。
史記記載,客慚,自殺。
別人不信任你,首先想到的是就是羞恥,肯定是我名聲不夠好,導致別人不信。
伍子胥被人所救,離開之時叮囑這人不要把他行蹤告訴別人。那人當即自殺!
總之,這般時代風俗接近兩漢,人格自尊之強烈到後世人幾乎理解不了的地步。
反倒是越到後來,文明演化,血氣漸失,明哲保身,猥瑣流的就越來越多,反倒覺著當時人太蠢了!
(寫這麼多,是看到本章說裡分成兩派爭論,覺著很有意思,其實都有道理。
但是好像都沒有提到當時人的恥感,和強烈的自尊人格。
這裡隨便舉兩個例子,在史書上找找,這種事情多的去了。
還有對儒家也有著很大誤解,把宋儒當成了漢儒去理解。
其實漢儒和宋儒完全可以說是兩回事。
漢儒更原始,更接近宗教,更剛烈,而理論更不完善,更是講究不要慫上去幹……
誤會最大的是董仲舒,老是把獨尊儒學,導致儒學誤國之類的鍋讓董廣川來背。
實際上,董仲舒和公其傳承的羊學派是相當重視民本,相當剛烈的學派了。
他這一派的公羊儒學,講究的是大復仇主義,九世之仇猶可報,要大舉進攻匈奴,報高祖呂后之辱,匈奴殺戮百姓之仇!
這也是漢武帝尊儒的很大原因,各學派只有儒家或者說是公羊全力支援和匈奴開戰。
而提倡天人感應,更是為了限制君權。君權獨尊,無人可制,所以需要一個上天來制衡,想要把君權裝入籠子裡。
日後的公羊學派更是提出釋放奴隸,平均田畝之類的激進主張……
看看,這完全不像是儒生乾的活吧?日後儒家士子和地主階級一個概念,但是這時候還真不是……
還沒有上架,扯遠一點也沒關係。
不交代清楚這些背景,思潮,很多人其實就理解不了本書之中的一些時代背景。總是會把明清時代的事情,代入到漢代去理解……)